面对老龄化社会下的城市规划研究

2020-11-18 11:01张元文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规划

摘要:城市规划能够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条件是老年人通过步行和公共交通移动就能维持日常生活。考虑到目前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城市规划有必要提供更有效的公共福利服务,此外,老年人之间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创建老年人社区,实现老年人社区自主、互助的可能性,共同支撑老年人社区。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规划;老年人社区

The condition that urban planning can support the elderly to live independently is that the elderly can maintain their daily life by walking or public transit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or infrastructure,it is necessary for urban planning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public welfare services. In addition, elderly people can gather together to create elderly communities,to achieve commun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autonomy.

Key words: Aging; Urban planning; Elderly Community

张元文(1982-) 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人居住环境。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ZC2016049)

老龄化社会是现在全球许多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如何让老人舒适地在城市里生活是现在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如何实现这样的城市空间就是本文的研究内容,面对目前国内分散的家庭养老的现状,本文提出几点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议。本文将以河北省保定市人口年龄分布结构与城市规划现状,面对老龄化社会下的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老龄化城市规划现状

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河北省保定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数据可知,保定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1194382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约占14%,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预计到2020年,保定市老年人口将达到219万人,占保定市总人口的20.5%,保定市已然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与子女同住,家庭养老是现在城市养老的普遍情况,但现有的城市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适老性”,普通的居住社区往往难以给老人的生活出行带来足够的便利。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老年人个人的生活和行动实际状况。本研究以建筑规划学为基础,从老年人的生活和空间关系的角度,扩展应用到地区和城市层面,填补了建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学术空隙。

老龄化社会的特征。老年人的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从空间移动、活动范围的角度来看,老年人步行的活动范围较小。当老年人遇见超出步行范围外的情况时,老年人往往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或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认知和判断力下降等,安全驾驶的能力也会下降。大部分老年人,在不借助家人或其他人的帮助下,日常出行距离就会变短。从国内现状来看,新一代年轻人,两位子女需承担四个老人的照顾同时还要兼顾工作,预计未来中国需要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数量将会非常庞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适老性。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特征是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和只有夫妇一起生活的老年人不断增多,这意味着未来需要独自生活,不依赖家人的老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老年人群体,只要不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就会收到限制。

面对老龄化的社会背景,现在大多城市都遇见以下一些问题,老年人出行困难,养老设施配置不足,养老资源利用率低。在养老问题上,各个城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老人的生活情况等综合考虑,交通设施应考虑老人的出行特征,养老设施和社区服务应完善配置,合理分布。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中也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来构建智慧城市。打造智慧交通,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和便利、人性的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智慧社区,以现代互联网科技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方便居民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实现对老年人出行生活的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老年人能够独立养老。

2.面对老龄化社会下的城市规划

老年人的生活圈和设施配置的优化。要解决老年人生活范围小的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尽可能地完善公共交通网,改善公共交通的乘坐体验,扩大老人的出行范围。还有一种就是建立集中型的老年人社区,打造步行社区生活圈,使老年人步行就可以完成日常的生活活动。

公共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推行信息交流无障碍化,在老人出行前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如:出行路线,车次间隔,交通方式,交通工具目前位置等等。其次,在乘坐公共交通途中,应加强对老人的引导和提示,如:在公共空间内大屏显示乘车信息,强化换乘提醒等。最后面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设置一键紧急求医按钮,使老龄人在出行过程中可以一直感受到公共系统的服务和关怀。此外,公共交通设施硬件无障碍化也同样需要推进,除了座位、车站电梯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化,到达车站的步行时间也是公共交通无障碍化推进的一部分,在各个社区附近应合理分配站点,完善老年人的出行体验,如:在地铁站到各社区设立专程公交车,根据老年人的出行时间段灵活排布班次,解决老年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种方法就是将老人日常活动距离控制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出行规律。在生活圈内合理地布置公共设施,如:在生活圈内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街道内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内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

老年人年纪越大就越难依靠自行车或是汽车出行,日常生活的活动范围往往就是15分钟步行的距离,因此要15分钟步行的距离范围内,布置老年人所需的公共设施及服务。使老年人可以通过徒步来满足日常生活,疾病治疗,散步,和朋友亲属交流等活动。

另一方面,徒步难以到达的设施,老人需要能通过公共交通系统到达,比如通过公共交通能轻松到达大型医院,剧院,体育馆,大型商超等。通过公共交通扩大老年人的出行范围,实现广域利用各种设施。此外,对于步行圈和公共交通的移动空间,需要考虑无障碍化的设计,给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移动空间。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能够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条件是老年人通过步行和公共移动就能维持日常生活。考虑到目前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城市规划有必要提供更有效的公共福利服务,此外,老年人之间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创建老年人社区,实现老年人社区自主、互助的可能性,共同支撑老年人社区。

老人居住环境的改善。针对愿意独居的老人,应在社区内分散布置几栋养老住宅楼,每个居住社区应提供10%的适老住宅。对于愿意家庭养老的老人,社区应该修建一定比例的两代居住宅。目前,现有房屋设计中存在一些狭窄的入口,台阶等等,这使得轮椅难以进入。楼梯也又窄又陡,厨房和浴室不容易到达。这些设计未能考虑老年人或残疾人的需求。适老住宅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且应有良好的照明,以确保老年人在房屋内活动的安全,避免老年人应光线不足而摔倒等,照明应该充足但不应该刺眼,刺眼的灯光将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且应引入足够的自然光,满足老人晒太阳的需求,晒太阳的好处是巨大的,既可以避免老年抑郁症,也是维生素D的来源,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吸收钙质。阳光也可以通过玻璃门或天窗引入屋内。浴室内应安装防滑垫与扶手,住宅各入口处尽量不设置台阶,楼梯倾斜度应设置地更加缓和。通过改造现有居住楼或新建养老住宅提高老年人的住房养老舒适度,推进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建设。

养老模式的改善。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但目前居家养老的模式布局分散,公共设施利用率低,老人出行需要依靠各种交通工具。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城市可以适当配置大型养老城,老年人公寓等,小城市可以配置养老小区,每个居住区提供一定比例的养老住宅,乡镇地区可集中建设养老居住点或乡镇养老院。

城市规划要实现老年人独自养老的要求时,首先需要对城市规划现状进行分析,步行生活圈内设施是否充足,公共交通是否完善,如果将养老城设置在郊区的话,想要利用其它公共设施需要长时间的乘坐交通工具,这对老年人也是极为不便的,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其一是尽可能地完善养老城和公共设施的公共交通网,另一种就是在现有的交通便利的地区,将城市空间进行一定地重组,对社区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老年人集中居住在适老住宅内。在保定这种中小城市中,我认为改造现有的交通便利的城市社区,比在郊外重新建设养老城再完善公共交通网更有效,日常生活既可以通过徒步在生活圈内完成,也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广域地利用公共设施,且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型城市社区改造成本低,通过完善现有社区设施就可以实现。且郊区老年人口总数小,分布散,交通差,容易造成机构入住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型城市,在郊区新建养老城则成本会相对较低,且养老城相对社区养老可以提供更完善的康养服务,此外养老城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老年人的社交问题。日本爱知县的蒲公英养老院提供了近250种康复计划供老人选择,完成康复计划的老人可以获得院内的虚拟货币在养老院内进行消费,如:跑温泉,游泳,喝咖啡等等,与普通养老院不同之处在于,蒲公英养老院的老人不再掰着指头过日子,而是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愿意积极地进行康复计划,这种模式在国内的大型养老城中也可以进行推广和学习,相比于社区养老,养老院集中养老能一定程度地保证老人地活动空间和社交空间,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大型养老院往往门槛较高,且地处郊区,需要完善周围的交通网络。

老年医养结合的康养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目前这三种模式都和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老年人就医往往需要频繁前往医院,在医院又无法得到养护,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使得很多患病老人只能将医院作为养老院,既占用了医疗资源也闲置了养老资源,虽然现在很多城市规划中也在落实医养结合体系,但往往是在医院里建养老院或在养老院里建医务室。在医院建设养老院一是浪费医院资源二是建设规模有限,而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后成本高昂,三是中小型城市老年人往往选择居家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在医院和养老院养老门槛较高,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实现普惠性。以保定市为例,比起上述的医养结合模式,我认为增设社区卫生站和养老服务中心更有效率,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模式,這样可以解决当前很多患病老人居家养老难以及时得到治疗的问题。

能够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城市空间,集中型养老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但是即使城市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相同,老龄化的社区的发展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养老规划有必要考虑到各个城市所拥有的固有的历史、文化和今后要发展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环境和养老政策,而不是单纯的完善交通或增设养老院与适老住宅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楠,陈星星.中小城市养老设施现状及规划策略探索——以荆州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9(11):99-101。

[2]陈瑞.适老化视角下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以珠海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341-351。

[3]王枭赛.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22-23。

[4]李小云,田银生,陈锦棠.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对我国城市规划的思考[J]热带地理,2011,31(06):575-579。

[5]孙艳,林琳。老龄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02):3-5。

[6]朱银。基于包容性设计的老年人公共出行服务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66-67。

猜你喜欢
老龄化城市规划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