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末民初乐贤会

2020-11-19 06:31乔木兰吉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童学堂交流

■乔木兰/吉林师范大学

乐贤会,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为了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学校举办的一种演讲类教育活动。作用等同于今天的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乐贤会源于日本的“恳话会”,向日本学习“恳话会”章程,改成乐贤会。“取孟子乐有贤父兄之义”[1]——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所以取名为乐贤会。乐贤会的宗旨是“宣通隔阂研究家教”[2],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乐贤会开办的原因

(一)源于清朝末年改革学制

乐贤会是由公立小学、初等学堂、改良私塾等机构举办,这些学堂的产生都源自于清末的改革学制。清朝末年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向西方国家学习改革学制,废除科举制,培养近代化发展的人才。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令“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3]在1902年,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被称为“壬寅学制”。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开端,“教育之有系统自此始。”因此小学学堂就此产生,为了提高国民教育,提高学校成绩,开办乐贤会。

(二)官方要求在全国学堂开办乐贤会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天津、河北、奉天、吉林等省份中小学堂定期开办乐贤会。由于吉林省地处偏远,教化未及。但是在吉林省由上层发出诏令,要求全省开办乐贤会,“近提学使曹司使特谕各学堂试办乐贤会,先由第一高等小学于本月第四星期办起,以次推及各学堂。”[4]先由第一高等小学开办乐贤会作为试点,然后全省各个学堂再跟随开办。

(三)使学校和学童父兄的交流更加便利

本来为了促进学堂与家长的交流,应该由学校到学生家里拜访,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可能不方便经常见面。所以“不如请贵家长到敝校一绪”避免了学生家长与学校交流的不便,使学校和家长感情更加融洽,学校和家庭之间不再有隔阂。

二、乐贤会的会议内容

(一)与会资格和会议宗旨

乐贤会在各个学校定期举办,除了学生家长,“在本学管理员、教员、学生、皆有为本会会员之资格”[2]。也就是说参加学校乐贤会的人员由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组成。根据会议的组成人员,会议的宗旨围绕学生开展的。乐贤会的开办宗旨:首先,希望家长对学生能格外注意。儿童学习的知识都比较简单易懂,要依靠家长平时的教导,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会误入歧途。所以孩子的父兄必须成为模范,引导孩子向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形式而言是两种,但就精神而言,二者合二为一。在研究、教授课程方面,家庭教育不及学校教育。在性格、品行方面,学校教育不及家庭教育。所以针对各方面教育的缺陷,东西方各国设置了谈话会,仿照此设置乐贤会。其次另一宗旨是家庭与学校联络情谊。自从学生入学以来,与各位家长认识的较少。学校与家庭相互认识,交流融洽,消除双方的隔阂。由于人民风气开化较晚,“学堂多系官立,人民视学堂如衙署”[4]因为学堂又多是有官方开办的,普通百姓有把学堂视作衙署,每次望而却步,学童的父兄未能清楚学校的教授内容、教学方法,同时对学校存在着恐惧的心理,也是由于此学堂开办乐贤会,互相联络。

(二)会议流程

各个学堂开办贤乐会的流程差别不大,以河北官立二等小学堂举行的第十次举办的贤乐会流程为例。这一天学生父兄及来宾到会人数达到了百余人,秩序整然有序。开会次序如下:(1)振铃来宾入座——学堂的军乐队奏乐——堂长报告——来宾演说——教员、学生演说;(2)振铃休息茶话 ;(3)振铃发放年考文凭——堂长训学生词;(4)振铃学生父兄至各班视察成绩、试卷;(5)作乐振铃闭会 除了一些学校领学生朗读古代圣贤经书,各个学堂乐贤会流程基本如此。

(三)会议内容

在乐贤会的会议上,校长、教员向家长和学童进行了演讲,主要从生活和学习这两个方面,家长如何关心照顾学童,促进学童身心健康的培养。

(1)生活上:学生饮食上的注意;“渴则思饮,饥则思食,不饮不食,将有不测”。所以饮食是人生的一大要素。学生在学校的食用要合乎学校的卫生标准,不食用不洁之食。吃不干净的事务,损害的身体健康,在校内和校外都要食用健康的食物。学生疾病上的注意;学生的疾病问题与学生的饮食问题息息相关。若果饮食上注意,学生的疾病有的可以避免。在学校针对学生的疾病在调查薄内有所记载,每个月都有数名学生患病,还有四五年患病为治愈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病患要及时医治。如果学生得了传染病,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停止学业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应该预防生病,减少学生外出和不吃不净的食物。学生整洁上的注意;针对学生的身体衣物及一切用具而言。学生的身体要经常清洗,衣物不要求华丽,但衣物要经常整洁干净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也应该如此。

(2)学业上:学生的迟到问题;作为学生要把学生的操行和学业作为第一要务,所以无论什么问题都不能耽误上课时间。屡次上课迟到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还影响学生的品德操守。学生的请假问题;学生的告假问题关系学生的学业,学堂的学业每日有必须教授的内容,学生请假导致课程学习艰难。但如果是必要的事情,学校还是会准许学生请假。学生的旷课问题;旷课问题更加严重,请假是声明通知了学校,但旷课把学校当成了随意来往的地方。如果学生无故不来上课的,一定到家中访问,使学生来校上课。学生从家到学校的时间问题;学校的上课和教学都有一定的时刻,随着天气的长短变化,所以请家长督促学生来校上课,注意路上的时间,以便于观察学生是否在外逗留。学生回家应督促温习功课;每天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还是在家里的时间多。所以学生上完课回家,家长务必督促学生温习功课。通过温习功课,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笔、墨、书及一切学习用品的的准备问题;由于家境贫寒,学生的学习用具购买的不多,所以请家长设法准备。学生要按时缴纳学费;规定每生每月至多不超过银元一元。众多家长注重教育但是不愿意缴纳学费,希望家长能按月缴纳,如果家境贫寒的,经过学校核实,可以适当地优惠。

三、乐贤会开办的意义

(1)加强了对学童的教育,提高学生成绩,培养了人才。从清末开始教育制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近代化人才。最初学堂开办,由于学堂和学生家长之间的隔阂,导致双方对学生教育不足,所以学堂开办的初期成绩并不显著。经教育部的命令,各个学堂必须开办乐贤会,使家长了解学生各科成绩,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温习课业,鉴于家长的压力和看管,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2)有利于学校工作实施的便利,通过乐贤会和学生家长的交流,针对旷课、请假、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与家长交流。此后学校出现问题情况的次数减少,减轻了各个教员的工作,是学校工作更加轻松,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更加便利。

(3)促进家长与学堂联络,增进家庭教育。因未开办乐贤会导致家长与学童的父兄不能相互联络,阻碍教育的进行。吉林省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堂特别开办乐贤会,学生父兄到会者有四十多人,教员列举了学生在学堂的情况,并且列举了学生的各科成绩,使家长了解学生各科的进步情况。有这样一个事例:“有学生者海云楼者,常喜请假,此日始知其家并不知觉。”[4]因为学生经常擅自请假,家里并不知情,通过乐贤会的交流,使家长和学校之间消除隔阂。乐贤会约谈了三个小时,各个学生的父兄全部满意而归。定期举办乐贤会,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更加完善了对学生的教育。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学校开办贤乐会,职能等同于今天的家长会,但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能有乐贤会这样的活动开办,可见当时对于教育的重视。在和今天家长会对比下,更为正式,形式也更加丰富,不仅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生也可以上台演讲。鉴于贤乐会,希望能更加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加强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学童学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XINMU/欣慕 XM001
HAOBAIBEI/好百贝 HBB-A
anyin/安茵 ABA601
交流平台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