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模因理论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章名翻译研究

2020-11-19 06:31江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模因传播方式三国演义

■代 呈/江西师范大学

一、前言

模因论是以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用以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1997年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出版《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一书,奠定了翻译模因论的理论基础。自此,诸多学者积极参与该理论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法、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这些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丰富了翻译模因论的理论框架。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闻名中外。众多英译本中,美国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的译本是目前海内外通行译本。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本文将以翻译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从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来探讨和分析《三国演义》中篇章名的翻译。

二、理论综述

模因理论发端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著名论述。1976年,牛津大学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发表名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首次提到“meme(模因)”,其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出版The Meme Machine(《模因机器》),继续“模因”研究。随之“模因”研究接踵而至,涉及诸多领域。芬兰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最早将“模因”与翻译理论结合,1997年出版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一书。切斯特曼借助模因这一媒介,分析各个时期的翻译思想,将相关的翻译概念、观点、策略和价值观等与模因论结合,系统性地发展“翻译模因论”。

国内模因和翻译模因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03年4月30日,何自然、何雪林在《现代外语》中发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是国内第一篇引进该理论的论文。何自然教授首次将meme译为“模因”,随之提出并发展了翻译模因理论,基于遗传学视角研究语言学层面的语言传播规律,他(2005)认为翻译传播方式可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其后,马萧(2005)将翻译模因论与外语翻译教学结合,建议外语翻译教学遵循模因复制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过程。尹丕安(2006)将翻译模因论和翻译策略结合,探讨模因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认为归化翻译是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而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与趋势。庄美英(2008)将翻译模因论引申到社会语用中,提出利用模因传播策略打造广告语言模因。目前,国内学者在翻译模因论方面的研究按先后顺序主要集中于这四个方面:翻译模因理论介绍及推广,翻译模因理论对翻译教学启示,翻译模因理论对翻译的实践指导,翻译模因理论在社会语用翻译中的运用。国内翻译模因论的发展时间不长,其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三、模因论视角下翻译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模因的复制不是简单的原文与译文从内容到形式的一一对应,从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来看,翻译模因论在运用过程中可分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两种,基因型指“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表现型指“形式相同而内容各异”(何自然,2005)。

(一)模因基因型翻译

模因基因型翻译,直接复制和传播原文思想与内容。对于同一原文信息,模因表现形式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其内容在复制前后始终保持同一(罗倩,2018:52)。

1、同形同义

在合适的场合下,信息载体可通过不改动原文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直接传递。

例1:原文: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第十七回)

译文:Yuan Shu Fields Seven Armies

Cao CaoJoins Forces with Three Generals (Moss Roberts,2000:405)

评析:原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章回名,袁术统领20多万大军分七路攻打吕布所在的徐州,同时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发诏令江东孙策,徐州吕布、刘备共同讨伐袁术。原文“七军”、“三将”在字面意思上指“七路军马”、“三名将领”,按照“数词+名词”的词性顺序排列。英语中,为表示顺序先后或数目多少,常用数词来修饰名词,古汉语中也常有“数词+名词”直接组合的结构。这里“七军”、“三将”表示数目多少,语义上不会产生歧义,因此翻译时可直接按照相同结构进行摹拟,复制“数词+名词”这样的排列顺序,在同形同义角度下英译为“Seven Armies”和“Three Generals”。这样,原文想表达的涵义通过同形同义方式摹拟出来,未作过大改动又符合中英双方的语言使用习惯,读者也能完全接收译本传达出来的信息。

2、异形同义

这种传播形式也是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纵向递进地传播,翻译传播过程中信息形式会出现变异,但原文初始信息并不会因此受到改变,复制后的部分在内容上仍然与复制前保持一致(何自然,2007:158)。

例2:原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一回)

译文:Three Bold SpiritsPlight Mutual FaithinthePeach Garden

Heroes and Champions Win First Honors Fighting the Yellow Scarves (Moss Roberts,2000:3)

评析:原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章回名,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位民间豪杰惺惺相惜从此义结金兰,后三人斩杀黄巾军首次立下军功。“结义”是中国旧式社交习俗中的一种,没有完全对应的英语表达,指原本没有血缘和宗族关系的人通过磕头换帖、歃血为盟等方式结为异姓手足,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维护这段关系。《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是同饮血酒的生死之交,而西方并没有这种歃血为盟的习俗。但英语中有“plight one’s troth订婚,婚礼中的盟誓”,“订婚”是男女双方订立婚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义”是结拜同胞情同手足并遵守共同约定与信仰——同生共死。这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成为模因宿主,将“结义”摹拟译为“Plight Mutual Faith”,改变原文形状但表达同样涵义。原语信息通过异形同义的方式进行传播,可增强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同时利于推进民族文化的英译传播,让中国文化元素“走出去”。

(二)模因表现型

如果模因基因型传播方式无法满足原文的传播需求,可根据不同需求将原文按照同一形式复制成不同内容,其方式有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这是模因表现型传播(何自然,2005)。

1、同形联想嫁接

这种传播方式,语言形式没有改变,但嫁接于不同场合,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读者可由字面形态联想到原语的语境意义。

例3:原文: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第十三回)

译文:Li Jue and Guo Si Cross Swords

Yang Feng and Dong Cheng Rescue the Emperor

(Moss Roberts,2000:289)

评析:原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十三回章回名,郭汜和李傕两人矛盾激化展开激战,李傕劫持汉献帝,郭汜劫持百官,后杨奉和董承二人成功保护汉献帝逃脱困境。原文中“大交兵”的字面意思是双方交战激烈。联想一下三国时期战争场景的画面,双方士兵在战场上手拿兵器面对面地拼杀,并且这些兵器是刀、箭、长矛等冷兵器,而非现代高科技武器。如果英译时直接译为“Cross Soldiers”,很难体现原文文化背景。而“Cross Swords交叉兵器”这两个单词的组合不仅解释了原文“双方激战”的字面意思,同时可引起读者联想,由“sword”联想到三国时期冷兵器时代的交战场景。因此英译过程中,“交兵”可作为模因寄宿在“cross swords”上,采用同形联想嫁接,利于传播源语文化。

2、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这种传播方式,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改变内容,用另外的词语替代。语言模式一旦定格,模因就可以被复制、被模仿,达到语言传播的作用(罗倩,2018:55)。

例4:原文: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二回)

译文:Zhang Fei Whips the Government Inspector

Imperial In-Law He Jin Plots Against the Eunuchs

(Moss Roberts,2000:29)

评析:原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回章回名,张飞酒后怒打仗势欺人的督邮,当晚刘关张三人弃官另谋出路,同时朝廷内何太后和汉灵帝欲与国舅何进密谋诛灭宦官。原文“何国舅”指何太后兄长何进,即皇帝的舅舅。何国舅与皇帝本身并无直系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因婚姻存续而维持着宗亲关系。英语中,描述女婿与岳父之间非血缘但确是法律上的姻亲关系,有广为人知的“岳父Father in-law”一词。“岳父”与“国舅”两者在人脉关系的概念上具有相似性,可运用同构异义的传播方式横向嫁接,模仿和套用英语中为人熟知的“岳父Father in-law”,再沿用原文表达的涵义,适当改变模因内容——“皇家法律含义上的亲戚”,译为“Imperial In-Law”。突出当时时代“皇家”特点,目的语读者可以清晰了解原文隐含的两层含义:何国舅是皇家亲戚不是普通大臣;同时,何国舅是与皇帝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外戚。这样,中国文化很好地融入西方已有的文化背景中,利于源语文化传播。

四、结语

“模因”因其自身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特点而成为文化可传播的单位,这也加速了翻译模因论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翻译模因论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我们不再按照传统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而是可以通过摹拟、复制、传播的途径研究翻译。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理论基础讨论了《三国演义》中篇章名翻译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诠释了语言模因在英译传播过程起到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模因传播方式三国演义
带刺的苍耳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