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2020-11-19 06:31张林娜王益民张秋阳王翎任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规划创新能力意识

■张林娜 王益民 张秋阳 王翎任/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性与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新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包括学习能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等[1]。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首要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仍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而创新是在大量知识积累后的厚积薄发。当代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专长,对创新缺乏一定的认识,创新意识较弱,缺乏创新的兴趣。部分大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不了解创新的方法和知识体系,缺乏创新所需的耐心与信心,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氛围不强,学生容易随波逐流。因此,高校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宽松环境十分重要。高校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形势日趋严峻。

二、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什么是创新意识,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对“创新”的观念,也就是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三点:

(1)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对于大学生活停留在大学是轻松自由的认识中,无法适应大学里无人监管的生活,开始对自己降低要求,甚至大量翘课。

(2)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大多数大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收知识,不愿意主动去通过自己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去接收新知识。还有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产生抵触情绪。

(3)大学生缺乏创新的动力。大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对于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缺乏一定的认知。大学生缺乏创新的热情,认为自己只要学习自己的课程,拿到足够的学分毕业就达到目的了。

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原因多种多样,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要从点滴做起,从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使大学生逐渐思考自己的人生,燃起求知的欲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下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提高自己有效传授知识的能力,尽量使课堂活跃起来,提高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其次在课堂中多加提问,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学习文献检索的能力,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主动思考,查阅资料,自己获得答案,而非直接询问。

从高校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大学入学之初,需要对学生进行多一些的讲座,让已经毕业或者是进行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同学对自己的经历向新生进行讲述,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学弟学妹们给予一定的忠告。高校多设置一些选修课,扩大选修课的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使学生有精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创新的idea。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课程中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可以自主设置实验对知识进行理解与验证。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3]。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就是进行“创新”行为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的。创新其实是从重复开始的,在学会前人的技术并游刃有余之后,掌握了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之后,人才会有创新。创新活动一般是从需求出发,但是具体的实现却是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持。只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需求是无法满足创新活动的开展的。创新活动需要大学生能力的匹配。当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时,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教师的指导,高校的配套支持等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多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持续学习,厚积薄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其次,大学生面对创新要有正确的态度[4]。其一是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其二是要正视失败,如果事实证实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我们要及时的调整,不可一条路走到天黑。此外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创新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大学生要主动思考,积极尝试,通过图书馆的各种文献查阅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找出自己能够想到的多种方案,最后再虚心求教,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和建议进行完善。最后大学生需要明白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规划。规划可以分为长期规划和阶段规划。长期规划是设立一个目标,在大学毕业前学会什么技术并进行创新;而阶段规划则是自己这一个学期、一个季度、一个月、一周可以自学什么知识,学习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教师是大学生的领路人,他们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道路上重要的引领者。大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其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吸收其加入自己的科研队伍。对于大学生创新来说,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毕竟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资源,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缺少社会活动,缺乏各种创新所需的条件[5]。高校教师可以训练大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目前高等教育模式来看,大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接受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对知识如何应用却不甚了解。然而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大学生才会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改变大学生的固有思维,以实践为契机,使课堂知识被内化。高等教育应对大学生提高要求,提高大学生毕业标准;重视大学生竞赛活动,建立健全科技竞赛的宣传机制和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6];注重毕业设计质量,确保大学生亲自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工作,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项技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

猜你喜欢
规划创新能力意识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