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情感教育:传统师生关系异化的破解之道

2020-11-19 06:31杨慧峰云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异化人格

■杨慧峰/云南师范大学

当代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和教师关系疏远问题,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经常出现师生关系不和,某学生因和任课教师关系不和从而不学这门课甚至出现学生捅死老师的案例。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师生关系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当代缺少什么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笔者认为生命情感教育乃是破解师生关系异化之道。

一、生命情感教育:学校教育之必须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自我伤害,校园欺凌、教师虐待或学生捅死老师,追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当代学校教育产生异化所致,一是学校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忽略“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身体”的缺位导致生命情感的缺失。二是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情感教育”在师生关系中的缺失。当今社会上经常听到的“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以及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等都是在学校教育产生异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已成为教育的工具性手段,教师为了升学率不断地对学生施压,其学习已经不再是为了自身生命情感和自我人格健全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当今的教育中很少有表达自己生命情感的意识,即使有也大部分被教师严厉的镇压或忽视。在刚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中班主任老师严重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只在乎成绩,从而导致所教班级中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冷漠,进而形成校园欺凌,最终导致惨案的发生,所以学校教育中最缺的就是生命情感教育。

生命情感教育离不开个体的身体感觉,更离不开对生命的内隐情感的涵育[1]。关注生命情感,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之在及其感觉[2]。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富于爱心,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美满丰盈的生命情感[3]。教育者,养人格之事业也[4]。学校乃培育人才之圣地,为了解决当今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生命情感教育。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去积极的自我探寻,让学生意识到有一个“我”生活在世界上,且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在这个“学校教育的世界”中去积极交往、感觉、理解,用整个的身体去感受,进而生成生命情感和养成健全人格。教育者只有在爱、关心、尊重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对这个个体进行生命情感的化育。当代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身体及其感觉的发展即生命情感教育,人格的良好养成也离不开个体对其身体及其感觉的需求,所以,生命情感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之必须。

二、传统师生关系与师生关系异化

传统师生关系是什么?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有哪些?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间的态度等[5]。谈起师生关系,传统是以“师道尊严”为旗帜。为什么师道尊严下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师生关系异化?

首先,社会环境和教育目标的变革。传统的师道尊严其根基是君之道,是强大的封建伦常文化,是强大的成人世界,这种尊严实际上构成了对儿童生命尊严的压抑[6],面对当今日益剧烈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传统的师道尊严已经不适应当今教育的目标,当今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有健全的人格的多样化人才。那种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只能培养出没有自我意识、缺乏大胆质疑、自我反思和缺乏积极生命情感的学生,无法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当代社会理念和教育理念中强调的人人平等和师生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当代学生在这种价值理念下,对现实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师道尊严下教师和学生人格、地位上的不平等已经提出抗议,而当下的教师还没有在实践中真正践行平等的师生观,所以导致师生关系异化。

其次,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人格的优越性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强势地位提供了内在的依据,这种内在的依据就造成了师生人格上的不平等,老师经常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需求,这种不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无生命情感需求的交流,是无教育性教育的交流,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畸形发展,最终导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的疏离和异化[7]。在教育变革日益深刻和剧烈的当下,教育就是培植未来和希望。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自由成长。学生自由的成长离不开个体生命情感的自我关照。

最后,在当今功利化社会中,部分教师已有的异化的学生观念,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在当今大多数中小学校园中,教育被等同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育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应运而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工具性的手段,强调学生片面的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学业过重,学生心理不健康,师生关系恶化、异化,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归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师生观,没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情感需要。

三、生命情感教育:师生关系异化的破解之道

针对导致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要解决师生关系异化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即加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情感教育。确立符合当代教育的教师角色,在教师培训中着力加强教师的生命情感教育,通过教师培训,教师自己对自身生命情感的关照,进而提升自己对生命情感的认同,从而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践行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做一个真正教育学视野下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

四、师生关系异化的破解之道实践路径

首先,应当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水平,来缓解教育中的市场化,消除把学生当成工具性手段,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情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内在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完善自己的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全面发展,来为社会服务。

其次,教育研究者应针对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异化问题进行研究,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情感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师生关系的异化,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学校中存在的欺凌事件和由于师生关系紧张而带来的犯罪案件。

最后,合理的师生关系必定有正确的教师形象和角色。在当代教育目标下,新的教师形象应该是以自身的真实人格、智慧、理想、精神、态度作为新教师形象的内在依据,以此来赢得自己的真实尊严[8]。真实的人格、教师的教育智慧、四有好教师、教育教学理想、教师态度等都需要教师要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为基础,不仅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而且关注自身的生命情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悟教育学视野下智慧教师应具有的内在品质,践行健全的师生关系下的平等,建构和谐融洽真诚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异化人格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