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价值

2020-11-19 08:22杜爱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入院常规血压

杜爱芹

(金湖县中医医院,江苏 淮安 211600)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及效果,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65.25±3.57)岁;观察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65.63±3.42)岁,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2)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超过60岁。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2)降压药物使用过敏者;(3)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4)严重肾功能不全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介绍、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小组,包括1名专家、1名主治医师、2名护师主管、6名责任护士,护理小组定期接受相关学习与培训。

(2)小组成员积极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沟通与交流,前面掌握和认知患者疾病情况与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为依据来制定相关护理方案,包括患者入院检查、病情评估、入院指导、健康宣教、治疗方法、病情观察、血压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1]。

(3)患者入院当天,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以及病房环境,为其介绍主治医师、管床护士以及相关制度等。

(4)对患者消极情绪干预,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环节讲解护理流程与目标,及时疏导患者内心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获得患者的支持与理解,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2]。

(5)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比如对病房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调节、保持房间空气流通等[3]。

(6)入院第2~3 d,展开健康宣教工作,通过宣传册发放、视频播放等形式,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并促使患者正视并且,详细为患者讲解药物服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擅自停药与增减药物的危害性[4]。

(7)入院第4~6 d,对饮食进行合理安排与制度,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5]。

(8)入院第7~11 d,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喝酒、不规律饮食等,并不断灌输相关保健知识,使患者加深记忆,从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认知率、生活方式评分、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进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ol/L) 收缩压(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30 97.58±5.44 90.96±5.20 169.41±8.75 149.01±6.86观察组 30 97.26±5.32 83.19±5.22 169.46±8.77 132.08±6.51 P-->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11/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两两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自测血压认知率为76.67%(23/30),合理膳食认知率为66.67%(20/30),合理用药认知率为76.67%(23/30),坚持运动认知率为73.33%(22/30),高血压定义及病因认知率为66.67%(20/30);观察组患者自测血压认知率为93.33%(28/30),合理膳食认知率为90%(27/30),合理用药认知率为96.67%(29/30),坚持运动认知率为93.33%(28/30),高血压定义及病因认知率为90%(27/30),两两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方式评分比较

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生活方式评分别分为(5.24±1.41)分、(5.26±1.42)分,两两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方式评分别分为(6.49±1.37)分、(10.37±1.43)分,两两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总满意度70%(21/30);观察组总满意度90%(27/30),护理满意度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控制,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需要通过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来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从而减少致残、致死风险[7]。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认知率、生活方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体现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应用价值。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从入院到出院给予患者一系列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且内容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有衔接性,能够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护理质量,在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率,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进而使得患者幸福度与生活质量提升,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将其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入院常规血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常规之外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