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札记(外四章)

2020-11-20 10:52李宁
散文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故城银发故土

◎李宁

夕阳中,锄头临摹着他的天空。朝朝又暮暮,那是明亮的镜面、清晰的版图。

溪水漫出山坳,从草丛悄然而来。几丈的落差,允许着迫切的事物缓慢生发。我也曾构想,将记忆中的尘世描摹。

草地辽阔,牛羊戏水。它们仿佛海中的一座靓丽的岛屿,汇聚着无言的美,它们用一望无际的人间,浸润我。

山在西,水在东。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这山水相叠的相框里捕捉自己。在风口,我是麦子;在雨中,我是水渠;在夜晚,我是星辰的浅痕。

我总在故乡的怀中,虚构另一个故乡。

我的存在轻于任何词语,那支用船桨谱写的民谣曲,柔软地记叙心事。每一次呈现的涟漪,如同时光的皱纹般安静,被四季翻阅的黄昏经卷,不著一字。

放大一小块折角,永恒的,便是故土。

谈月亮

一枚银质的月亮。

炊烟。蝉鸣。我们在月下撒腿,挖掘一桩心事。

母亲,银发缕缕,切豆腐、青椒。她比那盏灯明亮、温柔。母亲和月亮一定保持着某种古老的关系。月亮,有一半是母亲。

我在母亲的眼中看到远方,一个美好的前程。我在忽明忽暗的柴房中端详母亲艰难地拖动痛臂,我在月下灰暗的杏树旁落泪。

玻璃如此干净。

像一面镜,像裂痕,像呻吟。

母亲翻来覆去地喘气,有时,她把嘴张得足够大。

每当想起她,我便望着月亮。感恩她伏在窗沿,替我陪伴母亲命里的劫数和美好。

灯下母亲

月下斑驳而静谧的庭院,一个女人便是一个家庭。

我读低矮的灯光,读水壶腾腾的热气,读弯腰的女人和桃花。

读着。碗中的水映照中年女人的命运,也许她不清楚。她擦洗瓷碗,像擦拭儿子身上的病痛那般庄重。水是干净的。

我总把她画成美丽的女子,我梦中的母亲。我总掩藏她的皱纹、银发,甚至她手臂的疼痛。

我竭尽所能地掩藏,又渐渐清晰。

她在几块砖之间忙碌,也许她一生都不会放下。这里的锅碗、砖瓦都是她内心永恒的光芒。

她不善言辞,所有的物件叙述着她的善良,我听到的,是她一手拉响的风箱。

故城

十里月色,而我衣着素装。

四月空旷,薄酒敬月,敬时间、水井。

这是另一种写法,仿佛所有的疼痛都来自故土,满身伤痕。

我手中呈现的文字,被月亮一字一句咀嚼。

二十多年来,我依旧如初。将方圆十里划作自己的城池,将年复一年的光景送走又迎来。

唯有岁月懂。而我的忧伤,已溢出平坦的湖面,那些冥冥中自有的定数,草归草,雁归雁。

习惯把沉默的月色当作自己的故城,晚风撞我一次,时光撞我一次,为了不能释怀的爱,我将自己倒悬心海。

为一朵杏花

杏树坡,夏季的风景莫过于盛开的杏花。

倾斜的花、倾斜的雨,书信中点缀的修辞、修辞中含蓄的比喻,一场风送来黄昏。

蚂蚁和蚱蜢远去,不能确定它们北去还是南归,也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带走悲伤。

雨打的花,艳丽的白。有一朵落下,就有一朵从另一棵树落下,我信,终有一朵在我肩头停留。

坡上夕阳仅剩半轮。烫着我的脸,一片空山雨后,一片杏林复苏。一把晚霞的钥匙寻觅着黄土的锁芯。

这么多年,多少杏花开了又开,多少杏花谢了又谢,多少眷恋于此的孩童再未归来。

我信,一朵杏花是一个人的前世;我信,低头便是故乡。

猜你喜欢
故城银发故土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故土情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若使梦至故城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
村里有支银发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