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的应对要点分析

2020-11-20 09:06肖永伟谢刚张权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1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控制人群

肖永伟 谢刚 张权

摘 要 人群失控事故往往会造成群体性事件事态的激化与升级,管理机构应依据人群失控事故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谨慎应对。本文描述了群体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的四个特点,并对群体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的应对要点进行总结,按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处理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要点,试图为管理部门应对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人群 控制

作者简介:肖永伟,广东警官学院警务指挥战术系副教授;谢刚、张权,广东警官学院警务指挥战术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059

人群聚集是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之一,也是诱发人群失控事故的重要因素①。尽管不是所有群体性事件都会发生人群失控事故,但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其恶劣。因此,应依据人群失控事故的特点,在事前、事中、事后谨慎应对。

一、群體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特点

从目前国内外发生的案例来看,群体性事件中的人群失控事故往往呈现以下特点:

(一)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预测

从已发生的人群失控事故来看,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同人群失控事故的爆发时期、表现形式、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当矛盾激化,达到引发人群失控事故的爆发点时,往往给人们一种猝不及防的突然感。并且,从过往已发生的人群失控事故来看,管理部门在人群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够充分,事故的预警工作机制也还不够完善,对于人群失控事故仍然难以预测[1]。

(二)诱发原因多元,复杂难辨

人群失控事故的诱发原因相当复杂,现场往往难以有效辨明。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有预谋的,事件的组织策划者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人群失控事故可能便是这种策划的预定结果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能由于某些突发事件和突然的信息刺激,或是大量的人员拥挤在交通要道产生人群骚动,甚至没有明显的原因就产生严重的人群失控事故[2]。从已发生的事故来看,往往是多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有时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的复杂状态。

(三)波及人数众多,牵连广泛

人群失控事故的发生通常以人群的高度聚集为条件,特别是当涉及节假日、大型赛事或者宗教仪式等特殊时间,以及位于交通主干道、场地出入口、车站码头等特殊地点时,一旦发生人群失控事故,极短时间内就会波及大量人员,牵连方面广泛,产生巨大危害。例如暴乱分子混迹于人群中实施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波及人员由于心理恐慌而盲目逃生等现象都可能出现,而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等连锁反应[3]。

(四)催化事件升级,影响恶劣

有些群体性事件在发生之初,虽有人群聚集,但事件局势尚不严重。而人群失控事故发生后,常常受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外界因素影响,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往往促使参与者转变攻击目标,催化和加剧了群体性事件的更大爆发,各种显性与隐性的社会危害均加大,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产生恶劣的影响[4]。例如,一般的球迷闹事由于人群失控事故的发生,演变成打、砸、抢、烧或者侮辱妇女等恶性骚乱事件;合法正当的游行请愿行为,由于发生人群失控事故,被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所利用,转化为带有政治色彩的反政府活动等等。

二、应对群体性事件中人群失控事故的阶段要点

(一)事前防范

1.向社会进行人群管理信息的宣传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方式,向社会进行人群管理信息的宣传,提示群众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应采取何种行动来保障自身安全,并可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场所,进行公开演练与展示,使群众加强对人群管理工作的了解,促进管理机构同公众的和谐关系。

2.核心区域制定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

对于公共核心区域和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区域,如各交通枢纽、行政权力机构驻地、大型会展活动场地等,管理机构应与公安机关协同合作,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紧急疏散预案和救援预案。紧急疏散预案包括现场疏散的指挥、疏散人群区域的确定。[5]各区域负责疏散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分工、疏散出入口的选择、疏散地点的选择、疏散路线的选择等。救援预案包括现场指挥、现场救援人员的确立、参与救援的医院的确立、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措施、相关部门的职责等。制定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是预防人群失控事故社会危害扩大的重点环节之一。

3.领导人员掌握人群管理知识

负责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机构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人群管理知识,通过分析以往人群失控事故的资料,掌握其应对和处置办法。在培训中可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分领域开展针对性训练,如从交通疏导、专业指挥、信息传递等方面开展培训,使管理机构在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密集人群时,能在事件初始阶段实现对人群的周密控制,防范人群失控事故的发生,一但发生人群失控事故,也能做到及时反应,有效应对。

(二)事中应对

1.建立人群分布实时监控预警系统

管理机构可建立人群分布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事件场所和周边范围的交通、室内、室外、出入口,及时采集事件辐射区域人群信息,及早发现人群聚集数量超出负荷及产生拥挤的不良状态的表征信息,对于人群失控事故给予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拥挤区域内的人群进行合理的分流引导,消除和控制不安全因素,降低人群失控事故的危害程度[6]。

2.强化正常社会传播功能

在受到某些突然的信息刺激后,群体中流言与谣言盛行,容易出现人群失控事故。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此时往往是正常的社会传播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的时期[7]。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现场信息传播系统及时向人们传达信息,减少人群的盲目行动,稳定现场秩序,引导人群有序分流和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等严重事故的发生,防止危害后果扩大蔓延。管理机构还应该联合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根据事件起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信息反馈,阻止有害、失真信息的传播,稳定人群情绪。

3.匹配充足的应对人员

一旦发生人群失控事故,能否匹配充足和优质的应对人员,对现场局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以警力保障为例,有资料表示,对付有可能采用暴力的 10000 名示威者,起码要 2000 名携带警棍的人员。1比5的比例能确保警察不至于受命后滥用武力。若比例降到1比10,而人群又采取了暴力行动,则动用武力会难以避免②。应根据事故态势,匹配充足的应对人员,在人力数量上对相应人群达到合理的比对优势,优势程度应根据事态程度、人群情况及应对人员的素质而定,并应留有余地[8]。

4.判断形势,依法采取打击措施

对于人群失控事故,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等不同情况,依法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常用的处置方法包括警戒封控、拦阻堵截、强制驱散、抓捕带离等,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申请实行戒严或是采取其它应急处置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均能找到多项应急处置措施的法律依据。

5.以预案为基础,实时调整部署

人群失控事故的发生可能提示对群体性事件前期处置手段的不足,应根据事故发展的态势、战斗进程、推进变化、转移情况,准确估计当前形势,在前期拟定的预案基础上,根据现时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完善,灵活调整处置队伍的工作部署,使其适应现实需要。当主要防卫方向上的重要目标成为人群冲击的目标,有可能影响大局时,现场指挥人员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适时调整部署,灵活机智地应付各种情况。

6.明确重点,实施保护

在应对人群失控事故时,对关乎国家安危、国计民生的部门和人员,要实施重点保护。要确保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物品仓库、金融网点、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以及前来处置事件的领导的安全。对参与处置人群失控事故人员自身的安全,也要加强防护,防止遭受袭击、侵害。

7.现场取证,确保安全

现场取证是应对人群失控事故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日后依法处理提供证据,可以采用公开和秘密取证相结合的手段。公开取证可以消除参与者隐姓埋名的心理,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并将非法活动和越轨行为拍摄下来,作为证据。秘密取证一般要落实专人对秘密取证人员进行保护,因为当人群失控事故发生时,往往是证据材料和现场取证人员最危险的时刻。

(三)事后处理

1.控制现场,遏制反弹

为保持稳定局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人群失控事故的事态平息后,应积极配合警方指挥警戒或封控人員,迅速控制现场,防止人群再次聚集失控引发新的事故。

2.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人群失控事故事态平息后,应当立即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由于事故往往涉及面广、影响规模大,因此应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多部门统一行动,协同应对,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3.总结经验教训

人群失控事故事态平息后,应当及时查明人群失控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战术改进和训练调整措施,并辅助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完成相关总结报告。

三、结语

人群失控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群体性事件事态的激化与升级。管理机构应把握人群失控事故的特点,依据事故的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处理的阶段性应对要点,谨慎应对与处置,从而减少该类事件的危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注释:

①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处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8.

② 王红兰,马秉权摘译.警察与闹事人群[J].世界警察,1989(11).

参考文献:

[1] 张荆红.价值主导型群体事件中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J].社会,2011(2).

[2] 武孝武,唐逸如.乌坎僵局[J].社会观察,2013(4).

[3] 余泓波.严防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肆虐[J].中外企业文化,2010(12).

[4] 刘校均,崔昊.湘潭中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J].企业家天地,2004(12).

[5] 路璐.简论群体性事件中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原则——以四川内江“特警抢尸”案为例[J].群文天地,2011(12).

[6] 肖唐镖,陈达.民众表达行动的转型及其政策含义——以G县企业军转干部为例(2000-2007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5).

[7] 刘中起,龚维斌.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生成及其干预路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8] 常倩.社会转型与当前社会心态失衡现象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猜你喜欢
群体性事件控制人群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高校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情况分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