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2020-11-20 02:12林从福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填充料护筒高速铁路

林从福

摘 要: 我国的高速铁路事业持续发展,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高速铁路施工中打造坚实、牢固的地基,是保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基础前提。高速铁路施工中,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实际应用,有别于常规地基施工技术,地基加固效果可观,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适用性特点,在高速铁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就高速铁路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究,分析优缺点所在,寻求合理措施应用在实处,实现高速铁路地基加固处理。

关键词: 载体桩复合地基;高速铁路;地基加固

【中图分类号】TU75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056

载体桩技术在公路、建筑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应用范围延伸拓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中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单桩承载力,降低加固深度和施工成本,为后续工程建设夯实牢固基础。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应用优势鲜明,对于地基沉降控制要求严格,需要合理选择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改善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切实提升高速铁路地基施工质量。

1 载体桩的优劣和加固机理

1.1 载体桩的优劣

复合载体桩是在夯扩桩基础上延伸而来,主要材料有混凝土和建筑垃圾等材料。有别于混凝土材料,载体桩端持力层压实效果和挤密效果,较之混凝土材料更加突出,并且可以减少施工成本,为工程夯实牢固基础。就载体桩优点来看,单桩承载力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操作便捷,易于变刚度调平设计[1]。同样的,载体桩也有多种缺点,施工中如果遇到承压水层,成桩难度较高,挤土桩可能对周围构造物带来挤土效果;载体桩的地下水位可能较高,所以施工前要做好止水工作,避免地下水对载体桩复合地基带来不良影响。

1.2 载体桩加固机理

载体桩复合地基中包含填充料、干硬性混凝土和挤密土体等材料,整合为复合载体,施工期间借助细长锤夯击,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要求后,控制护筒底深度,将混凝土和填充料填充如孔洞中,反复多次夯实,密实度符合质量标准,为后续施工环节开始奠定基础。载体桩属于复合载体,基于侧摩阻力传递部分荷载到桩侧土体,基于桩基础受力来传递荷载,朝着桩周围土体和复合载体传递,并将大多数的荷载传递给下层土体[2]。

2 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中应用

2.1 跳打施工

在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中,如何保证桩柱施工质量,契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地质勘察资料,选择跳打方法进行施工。挤密灌注桩,打桩期间遵循中间-两侧的顺序施工。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如果处于流态状,打桩被影响次数最多2次,混凝土初凝状态时,隔天打桩被影响次数最多1次。如果是特殊环境下,充分夯实填料,如果套管不及时,相邻桩填料施工活动结束后方可灌浆。

2.2 锤击根管施工

使用细长锤对地基夯实,应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夯击次数大概为3到5次,桩位和护筒对应,并适当的增加锤距,夯击成孔。遵循相应锤击原则,护筒随着细长锤施工[3]。通常情况下,控制锤出护筒长度为0.3m~0.8m,软土层中含水率过高,以0.3m最佳。在具体施工期间,同时锤击和反压护筒施工,达到桩底标高后控制锤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成孔过程中如果发现障碍,应第一时间清理,如果清理不干净则上报相关部门。

2.3 重锤填料

成孔符合设计标准,选择适量填充料置于投料口施工。综合考量施工土层含水量,选择最佳的材料类型和施用量,以吸水性较强的材料为主,如碎砖,便于将水分充分吸收,实现土体固结处理。填充料期间,遵循前多后少原则,所当的缩小落距,把控填充量,避免破坏土体结构[4]。一般情况下,锤落距不超过6m,碎石填充料2cm~5cm,护筒底部深度大概为0.3m。具体施工期间,如果发现桩底有地下水渗透,可以将水泥材料置于桩底,用于桩柱防护,改善渗水问题的同时,持续填充一定量的碎石,地基夯实牢固。

2.4 三击贯入度检测

上述环节结束后,检测三击贯入度,大概锤击次数为3次。遵循逐步递减原则进行锤击,如果检测复合载体各项参数不符合要求,应持续夯实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结合三击贯入度检测要求,应不超过10cm。

2.5 填干硬性混凝土

载体桩复合地基具体施工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受到材料因素出现断桩情况,如何有效改善此类问题,持续增强桩身承载力,保证后续成桩质量,可以加入适量的干硬性混凝土材料。此类材料坍落度偏低,保证干硬性混凝土和填充料体积比为3:10,优化配合比设计。对护筒底部夯击处理,护筒长度在5m以上,确保所有干硬性混凝土均可从护筒内击出。具体施工过程中,干硬性混凝土单桩填筑量大概为0.2m3,填入次数3次即可,保证混凝土填筑施工质量[5]。

2.6 桩身灌注

载体桩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和易性较差,拔管期间可能导致摩擦力增加,即便完全拔出混凝土也难以第一时间扩散。此类问题的存在,可能造成断桩问题出现,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全过程中,操作人员如果拔管太快,可能出现管内混凝土不足,混合料无法完全填充底部导致缩颈问题出现,所以要加强拔管速度的把控。结合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桩身灌注充盈系数,最少1.0,桩顶超灌0.5m,每分钟灌注0.8m的混凝土,如果发现有缩颈情况出现及时补救,全方位保證施工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高速铁路基础是工程的施工重点,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应充分契合施工区域的土层情况,尤其是软土区域,充分跟发挥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优势,降低土层含水率,灌注混凝土提升土层整体密实度,为后续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卫东.高速铁路载体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8):84-85.

[2] 裴生平.桩帽对载体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的现场试验[J].铁道勘察,2018,44(03):79-82.

[3] 吕凡参.载体桩技术及其在某地区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01):94.

[4] 朱先锋.载体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13(01):34-38.

[5] 张淑媛.高速铁路载体桩与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对比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填充料护筒高速铁路
沙发坐垫丝瓜络填充料力学松弛特性研究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厚淤泥地层灌注桩深长护筒受力特性理论分析
预焙阳极表面氧化因素探讨
既有桥墩护筒保护技术探究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一种用于轻型载重车辆的胎圈及应用其制造的轮胎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