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微课设计

2020-11-20 02:12谭秀丽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盐度高三微课

谭秀丽

摘 要: 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已逐渐将核心素养作为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特别是高中备考阶段,探究出更为完善、新颖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高三地理备考中的教学特点和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海水的盐度》的微课设计为例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微课设计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备考;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4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1] 《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指出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内容选择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有“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地理核心素养对传统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提炼,高度概括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 引领当今地理教学的航向标。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对于地理核心素养而言,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有力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三维立体与动态变化,促进地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地理微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教育资源,丰富并创新了教学形式,为灵活高效地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地理学科中,同时也受到了较多教育者及学生们的喜爱,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结合高三地理备考中的教学特点和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设计的策略。

1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环境下,要求地理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内容,因此,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地理微课设计也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从真实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优质的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重点为学生讲解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制定出相应的微课题目。需要注意的是,微课设置的内容需要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通过微练习、微反思等微资源的设计进行评测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微课设计思路见下图。

2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学习任务确定

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出发,研究近年高考,确定重点掌握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微课学习任务。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而这些核心功能的体现主要通过高考题来体现。 研究高考可以明确国家的价值导向和对选拔人才的能力要求,可以更明确的把握高考考向,也可以及时准确调整教学的侧重点,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备考。研究高考主要从研读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文章、 高考试题分析,做多几遍近些年高考试题和多听专家讲座学习等进行。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地理,发现高考地理越来越注重地理知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题常选择大尺度范围下的小区域的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已达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到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结合微课选题的前期分析、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特点和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出微课学习任务。

微课选题的前期分析包括高三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的学生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是指分析当前学生学习现状和既定的核心素养目标不平衡时产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分析就是分析高三学生的特点, 包括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等。学习内容分析是分析本节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考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内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做好微课选题的前期分析可以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微课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更有效的辅助高三地理备考。比如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结合近年来的高考研究,可知对水体的盐度的分析考查较多(学习需求),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特点和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海水盐度掌握较差, 且认为海水的盐度概念抽象不理解以及对海洋的认知浅,分析能力弱(学习的学生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最终可以确定出微课学习任务拟定微课题目为《海水的盐度》。

3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设计是核心环节,它是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是一节优秀地理微课的关键。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方面。例如《海水的盐度》的微课设计,主要基于以下核心素养目标。①区域认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了解全球海水盐度分布规律。②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红海和波罗的海,创设真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基于多种要素下分析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使学生对地理信息得以深刻的理解,具备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合理表述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推理能力。③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该微课可以了解海洋是对人类生存和發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爱护海洋环境。教学流程是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将教训内容组织实施完成的过程。教学策略是根据情境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到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例如《海水的盐度》的微课设计(见附件 1)。

4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制作准备

(1)素材准备,要制作好 PPT 课件,内容有针对性,文字要精炼。画面和动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边讲边呈现,同时可以利用闪烁,圈显、标注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文字不宜太多,字不宜太大 28 号左右的字体, 画面美而不花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例如《海水的盐度》准备好需要的图片制作好 PPT,ppt 里的动画设计一定要通过脚本设计时将其设计好。

(2)脚本设计,对课件的画面内容,动画效果、时间进程有好的编程。层次清晰,逻辑顺畅的脚本设计是录制好一节微课的前提。例如《海水的盐度》的脚本设计(见附件 2)。在分析海水的盐度的影响因素时先介绍几个典型地区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如红海为什么盐度较高的原因,先展示图片世界海陆分布图,再圈显出红海区域,做个放到的动画展现出红海的区域图。进行图片分析得出影响红海盐度较高的原因,其次是分析波罗的海盐度较低的原因,同样是先展示图片世界海陆分布图,再圈显出波罗的海区域,做个放到的动画展现出波罗的海的区域图。进行图片分析得出影响波罗的海盐度较高的原因,在进行归纳总结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在设计近几年相关的高考真题进行练习,做题时间,提示学生按暂停键,而后设计该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配试题的讲解以及参考答案。利用微课视频可以为学生创作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最终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的意义。如在《海水的盐度》的教学中,可以借助 微课,为学生营造情境,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兴趣,理性认识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5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录制和后期编辑

首先要选出一种录制软件,目前选择较多的是 Camtasia Studio、课件和配备耳麦话筒,进行录制。后期编辑通常借助 Camtasia Studio 软件编辑视频,如画面处理、片段删减、音效的搭配等,Camtasia Studio 软件可以自由删减,自由添加标注,还有很多转场效果。视频制作方式共包括三种,第一种为摄像式,第二种是录屏式,第三种是视频合成式。以上方式获得的视频资料需要再次编辑,如,编辑声音、剪辑视频等。为使视频内容更为丰富,可以将视频进行整合。例如以下是自由添加标注、声音处理、转场效果的处理。

6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三地理备考中地理微课的实施与评价

将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甚至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随时随地按需提取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解决疑难问题,精准备考,实现地理核心素养。在实施微课程阶段,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课堂进行提问和课后练习,考试测评分析等形式进行评价其效果。进一步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分析。帮助改善微课程,进一步的辅助高三地理备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韦志榕.朱翔.《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考文科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分册)2019 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胡丹,李媚,葉滢 .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自然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6期.下.29.

猜你喜欢
盐度高三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盐度和pH对细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我把高三写成诗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