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20-11-20 02:12谭政威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

谭政威

摘 要: 本文分两个部分阐述: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思维;二,挖掘实验内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设情景;钻研教材;改进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82

化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原理,进而解释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奥秘;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创造问题情景,引发思维

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好的开端。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又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诱惑力,还要有广泛的讨论空间。创设一种情景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明确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中来,并带着问题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究并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发现了忘记加入无色酚酞,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方案:向烧杯中补加无色酚酞,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1.变红。说明没有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直到呈无色。2、不变色(呈无色),为什么不变色?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得出,(1)刚好完全反应。(2)或稀盐酸过量,因为它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如何通过实验来证实以上两种结论。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至试管中,老师提出问题,应加入什么物质呢?引发学生讨论,目的是检验HCL是否存在。依据酸的化学性质得出以下方案:1、加入锌粒。2、加入Na2CO3溶液。3、放入生锈的铁钉。4、滴入硝酸银溶液。5、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经分析得出:1和2、有气泡,盐酸过量,无气泡,恰好完全反应。3、反应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4、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过量,这是错误的,因为NaOH+HCl=NaCl+H2O NaCl+AgNO3= AgCl↓+NaNO3 HCl+AgNO3=AgCl↓+HNO3 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溶液呈紫色(不变色),说明刚好完全反应。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础要求。因此只有教师真正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

2 挖掘实验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目的是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再现,它能简单,明晰突出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借此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刺激,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来刺激学生发现新问题,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多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在讲气体溶解时,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用注射器吸取1~2ml浓氨水,把针头在肥皂上插几下,以使肥皂阻塞针孔,然后把注射器放入准备好的热水中。结果,注射器的活塞上升,形成一段气柱。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探究蜡烛燃烧时,特别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时,课本是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来观察是否有水雾。而我是用带具支的试管来验证,效果很好,因为带具支的试管罩火焰上,热量易通过支管而散失到空气中。在探究石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燃烧时。探究时先让学生观察二个打火机,学生观察到打火机中的液体,打开打火机阀门,有一种难闻的气体逸出,再用一个点燃了的打火机去引燃,学生易得出是气体燃烧而不是液体燃烧。我是这样设计实验来验证石蜡是石蜡蒸汽在燃烧。在点燃蜡烛火焰旁放一根火柴,用玻璃管去吹火苗,结果引燃火柴。这样的实验极大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改进实验。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集气瓶空间较大,消耗红磷较多,又产生有害物质五氧化二磷。展示教师自制教具,提高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探究燃烧条件时,按课本上的试验,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学生的健康,又无法探究白烟是什么状态。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实验,既让学生加深理解燃烧条件,认识到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物质,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五氧化二磷可以通过石灰水来吸收,并出现浑浊,打破只有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观念。在探究燃烧条件时,我是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条件:①把酒精和水倒入蒸发皿中,酒精易点燃,水不能点燃,得出燃烧条件需要可燃物。②点燃长短一致的两根蜡烛,使其中一根用大烧杯罩住,结果蜡烛熄灭,未罩住的仍然燃烧,得出燃烧条件需要氧气。③把纸条绕在铁棒上,做成一个空心纸棒和一个内有铁棒的纸棒,把他们都放在酒精的灯上去点燃,结果纸棒燃烧完,而内有铁棒的纸棒刚点燃就熄灭,为什么?铁能吸热,使产生的热散失,使温度降低——低于燃烧所需要最低温度(着火点)得出燃烧条件,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3 让化学实验贴近现实生活

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典型性,实验现象也很吸引人,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本中所列实验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没法在生活中得以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往往把教师的演示实验看成一次精彩的魔术表演,而学生只不过是一名观众。为了避免化学实验脱离实际,使学生不仅喜欢看演示实验,更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品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做实验。例如在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的食醋、食盐、酱油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者的区别后,再归纳物理性质包括的范围;利用两张废纸,一张撕成碎片,另一张点燃,来推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利用废电池的金属外壳,水垢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考察化学变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样品、利用植物来制取酸碱指示剂、通过调节水样的酸碱度现象观察牵牛花颜色的变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灭火比赛,教师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灾,让学生自己寻找灭火的材料,设计灭火的方案,通过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灭火的原理。同时也增强消防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自制一些溶液互换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推出溶液的名称。指导学生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科技小发明,利用木炭的吸附制作净水装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得到乐趣。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
睿智引领探究性学习,有效激活阅读课堂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英语阅读
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创设情景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学数学卓越课堂追求“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