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保存与发展

2020-11-20 02:12郭泽华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作者简介:郭泽华(1999-),男,辽宁省锦州市人,本科在读,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 要: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定义就是采用现代数字科技技术去进行处理并且进行存储文献的,而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服务而是根据用户特定的需求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在网络环境下集中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获取所需信息。服务要求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是提供服务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全面、丰富性;二是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类型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如提供包括文字型数据型图像视频型和利用的全过程。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数字资源的保存特点及现有的保存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长期保存;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88

1 前言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拥有者与提供者的传统文献机构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的调整服务方式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但传统的存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的需要。我国对数字资源保存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2 数字图书管的概念

所谓数字图书馆,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使用价值的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电子信息储存,它的规模庞大,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其中这种相互的操作是由双方数据库组成,并且服务于用户。并提供快速衔接的信息资源的存入去获取的方式。

3 数字化信息存储的基本要求

3.1 可延展性

在数字图书馆的数据环境中,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必须要在无数个以磁盘为载体的存储器中,大量数据信息信数量不断增长,对存储容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应不断增加扩展存储能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 易管理性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系统只会更加的复杂,出错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增高。数字图书馆的存储方案要求具有易管性,以减轻管理员负担。

3.3 高可靠性

在数字图书馆中,系统崩溃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造成的设备损坏还可以另行购买,而数据丢失对于数值图书馆而言,损失将是无法估量,即使有备份,系统恢复也是一件既费时有费力的事。因此,存储技术的高度可靠是首要问题。

4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4.1 载体寿命、技术问题及存取安全问题

数字资源的存储分为诸多形式,但是数字资源的存储依赖载体。我们现有载体分为软盘、硬盘和磁带及网络云盘。传统载体可以根据其外部结构和材料性质决定其寿命,而其他数字资源的载体其性质具有依赖性,比喻借助外部工具才能进行存储。针对传统的数字信息资源载体而言,新型数字信息资源载体具有轻巧,便捷,迷你,方便,以存储等特点,但是还有容易丢失,容易破损,不易保存的的特点,并且需要严格的环境去存储该类信息资源载体。相对于一些信息载体容量密度比较高新型存储技术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存储的载体和环境也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稳定,并且存储时间变短,保质期缩短,不能保存长期文献,对信息资源的保存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所以在我们选择载体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信息资源载体的材料性质和寿命,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和相应的成本问题,以及材料损耗等诸多问题。对于时间和保质期而言,我们更应该在乎的关注的应该是信息存储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才是我们信息存储的应该面临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资源存储载体所依据的数字资源技术问题需要并依赖大量专业技术,成为困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在技术与市场的推动下,记录与存储数字资源的设备与软件。

4.2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存取安全

在数字图书馆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是重中之重。包括对数字资源操作者的身份识别,并防止非法侵入。应用设置操作日志,自动记录数字操作员的姓名、时间、内容,并对操作员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并加入信息防写技术,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信息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其真实性的目的。并实行系统还原技术,使用还原卡技术后,数据又会恢复原状态,从而保护信息存储安全。

5 云存储及5G技术应用

云储存技术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实现资源共享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器方案。实质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备份设备,可用于实现涉及文件存储及管理的所有功能,应用于任何网络环境当中。由于数据不再通过服务器内存转发,而直接在客户机和存储设备间传送,因而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带宽。通过5G技术,可使传输速度更快,更稳定。因其物理位置灵活,可缩短拥护访问时间,也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系统性能。

6 大数据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的出现大数据時代的到来。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更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图书馆有义务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人们。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大数据思维:在资源建设方面,加强资源重组加工的深度;在技术应用方面,广泛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提升检索技术与水平;在服务方面,丰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产品,服务模式由被动转向积极主动、自动推送和个性化。

7 小结

总之,数字源的资长期保存是一个新的,同时也将会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课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必须对数字信息的保存予以充分的重视,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晓林.数字信息的长期保护问题[J].图书馆.,2001,(5).

[2] 马文峰.研究型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 工作,2002,(4).

[3] 王明洁.复旦大学网络与应用的协调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4,(7).

[4] 宛玲.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管理与技术策略[J].现氏图书情报技术,2005,(1).

[5] 胡燕菘.数字资源保存:相关项目与管理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谈图书馆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充电者的知识殿堂——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