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

2020-11-20 02:12万斯斯康洋鸣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河南省

万斯斯 康洋鸣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HNKJZK-2020-19C),基于生态效率的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01076)。

作者简介:万斯斯(1994-),女,河南郑州市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摘 要: 随着黄河国家战略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继续推进,研究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对促进区域绿色转型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政策制度四个方面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推动城市融合发展和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20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中。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0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任务是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还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沿黄城市绿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路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沿黄河分布有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等城市。经过长期发展,这些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沿黄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人均发展水平较低,环境压力较大,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根源是对这些城市生态投入与生态产出方面的研究不足,导致相关政策措施建设滞后造成的。因此,在新的发展要求下,需要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本文以河南省沿黄区域的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政府治理等方面,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衡量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高效发展,提高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河南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现已形成三大优势矿产系列:首先是能源系列,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二,拥有中原油田(濮阳市)和河南油田(南阳市);其次为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资源,蓝晶石、铸型用砂等矿产居全国第一,金、铝均居全国第一;非金属矿产资源,耐火粘土、珍珠岩、天然碱、溶剂用灰岩、盐、水泥灰岩等六大非金属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囿于水资源及技术制约,多以资源开采和初步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效益低,污染排放有待控制。

对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的产业类型进行整理,整体上以能源原材料采掘和加工业为主,郑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于其他地市;开封市以纺织业、农副产业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等制造业为主,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少。

水资源约束是沿黄區域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源限制因素之一。河南省沿黄地区可利用水资源以黄河过境水为主,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2018年河南省沿黄8地市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1%,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已超出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形势严峻。

1.2 研究方法

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绿色发展的研究结果和河南省沿黄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数据可得性,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经济层面,高经济总量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发展,高科技水平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层面,城市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公共交通的改善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层面,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层面,通过出台绿色治理政策制度,有利于加强城市绿化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环保投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基于以上理念,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政策制度四个方面选择了个指标,构建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

1.3 数据来源

以河南省沿黄区域的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所需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等。

2 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现状

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低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较而言,东部地区具有经济优势,西部地区具有生态优势,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可以分为3个梯队。(1)郑州相对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这是由于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发展阶段略早于其他城市,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先进,高科技产业占比高于地市,政策执行程度和人民环保意识较为超前。(2)开封、洛阳作为发展旅游业较早的城市,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模式,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但科技实力相对欠缺,高科技产业相对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新乡、濮阳绿色治理对资源环境的支撑效果不强,绿色治理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体现。(3)济源、焦作市、三门峡市是河南省沿黄城市绿色发展的洼地区。济源、焦作市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依赖程度较大。能源原材料工业部门占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0%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加剧了工业SO2与工业烟(粉)尘的排放,三门峡得益于山地面积较大,有效降低了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产业结构也有待优化。

3 对策及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工业由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集聚型转变,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循环高效型工业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沿黄城市融合发展。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牢牢把握融合发展方向,不断突出融合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提升融合发展效益,增加城市间合作与沟通,实现资源联通、人才联通、资金联通。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重点推进沿黄城市周边沿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沿黄8个省辖市生态廊道建设,抓好黄河沿线森林城市群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绿廊”“绿网”和“绿芯”。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