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与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2020-11-20 02:12谢亚茹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蓝水水资源管理绿水

作者简介:谢亚茹(1980.02-),女,辽宁省海城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化学,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生态水文方面研究;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

摘 要: 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国家制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这一办法的实施将由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上升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为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黄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的流域,虽然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黄河水质,但是黄河流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资源不足依然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在目前这一有利的新形势下,应把握时机,突破传统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引入绿水资源管理。通过强化蓝水管理,努力通过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开源措施与黄河流域内水权转换,重视绿水资源管理,并以虚拟水战略作为补充,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促进黄河流域人水和谐发展。

关键词: 黄河流域;蓝水;绿水;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50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的流域,仅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却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传统的水资源管理难以满足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因此,抓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这一契机,拓展与完善水资源管理,把黄河流域的蓝水、绿水水资源实现综合管理,并以虚拟水战略作为补充,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促进黄河流域人水和谐发展。

1 黄河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104km2(包括内流区4.2×104km2)。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108m3,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分析黄河流域现状全流域实际总缺水量约95×108m3,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2020年、2030年流域内国民经济总缺水量分别为106.5×108m3、138.4×108m3。即使在引汉济渭、南水北调西线一期等调水工程生效后,2030年水平,流域内缺水量依然高达26.6×108m3[1]。因此,黄河流域的发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下。

2 水资源与水资源管理的拓展

2.1 水资源、蓝水与绿水

由前苏联加里宁定义 “自然界一切形态(液态、固态、气态)的水”是曾被广泛应用“水资源”定义。1963年英国国会通过“水资源法”,其定义水资源为“具有足够数量的可用水源”。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中将水资源定义为“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且适合某地对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我国对“水资源”一词的解释业各不相同,《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水利”、“地理”以及“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三卷中分别作出了不同定义。其中“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中定义为“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质量)、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水源”。“地理”卷中认为“水资源是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利”卷中的定义为“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的天然水”。

蓝水是在地表和地下运动的可见液态水流,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进入大气的不可见水汽,生产性的绿水被定义为植物的蒸腾量,非生产性的绿水土壤蒸发与植被截流蒸发。蓝水资源与绿水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

从水资源、蓝水与绿水的定义可以了解到水资源是蓝水资源与绿水资源的总和。

2.2 水资源管理的拓展

由于绿水资源难以有效控制与利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实际上是蓝水资源的管理,是对降雨所产生的径流进行有效管理与应用,而忽视了对绿水资源的管理与应用。Mailn Falkenmark等人认为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水资源管理应该拓展到对降雨的管理,即对蓝水资源与绿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对比传统水资源管理与拓展后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量,可以发现,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即蓝水资源的管理,只占降雨的37.6%,而且有多达70.7%的洪水径流量直接流入大海,直接可以管理应用的水资源量仅仅占蓝水资源的29.3%,为降雨总量的11%。而如果加入对绿水的有效管理,则可以管理的水资源33.4%,其中绿水資源为22.4%。水资源管理拓展后水资源管理的直接水资源量为直接蓝水与直接绿水以及一部分间接蓝水与间接绿水,可用水资源量大为增加。因此,为了应对黄河流域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在今后重视对蓝水资源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绿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3 虚拟水战略在水资源管理的作用

在传统水资源管理中尽管没有重视对绿水资源的管理,但绿水资源在黄河流域的仍然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对黄河流域蓝水与绿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短期内仍然较难以满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作为对水资源管理的补充,特引进虚拟水战略以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缓流域内水资源不足的压力[2]。

虚拟水的概念是Tony Allan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量。Allan认为虚拟水可以作为缓解国际经济中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工具。与真实意义上的水不同,虚拟水是以无形的方式包含在产品中“看不见”的水。Turton等研究表明生产1kg粮食需要消耗1-2t水资源,生产1kg奶酪和牛肉需要消耗5-5.5t和16t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就是隐含在产品中的虚拟水。从虚拟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虚拟水战略指的是通过虚拟水贸易的形式输入水资源的一种战略,即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实物或服务贸易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输入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一种贸易和水资源管理战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或出口水资源。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整个尼罗河的年径流量。从虚拟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在黄河流域内,由于各省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同类产品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也不同,这为流域内外进行虚拟水贸易,实施虚拟水战略提供了基础。如在甘肃生产1kg粮食所需水量约为2.6m3[3],而在山东仅约需1.3m3[4],就甘肃山东两地而言,生产1kg粮食消耗水资源量可以从2.6m3到1.3m3不等,这样两地通过虚拟水贸易可以节约水资源1.3m3/kg。假如甘肃改生产1000t粮食而从山东买入,那么将为流域节约水资源量约为1.3×106m3。同样,黄河流域也可以通过向流域外输入商品,以缓解流域内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这相当于跨流域调水的作用。通过在山东、河南省内扩大粮食生产来供应上中游人口增长的需求来代替当地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假如由山东为黄河上中游提供2×106t粮食,流域内约节约水资源量26×108m3,所节约的水资源量高于引汉济渭工程的总引水量。如果上中游地区从流域外进口2×106t粮食,那么有相当于52×108m3水资源输入黄河流域,其水量约相当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的1/3。因此,实施虚拟水战略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压力,减少流域内为了发展经济而挤占生态用水,可以有效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为黄河治理提供很好的契机。

3 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3.1 完善蓝水资源管理

蓝水资源管理是传统意义上的水资源管理,其管理体系日臻成熟。在确保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目前主要应不断完善黄河流域水库群优化调度,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推动跨流域调水,为黄河流域直接可以直接利用的蓝水资源。同时不断完善黄河流域内水权转换制度,水权与水价体系建设,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

3.2 加强绿水资源管理

绿水资源管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应通过农业、林业的相关部门合作,研究黄河流域林草地绿水资源的机理与途径,提高林草地利用绿水资源的效率,加强黄河流域农田灌溉用水、草地用水、林业用水、湿地用水以及黄河流域水库群对绿水资源的影响与蓝水绿水转换关系,推动黄河下游平原水库群或湿地建设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促进绿水与蓝水资源的相互转化,逐步建立于完善绿水资源管理体系,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的压力。

3.3 实施流域虚拟水战略

虚拟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黄河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流域机构以及中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在流域内建立虚拟水商品交易平台和管理调控体系。虽然黄河流域实施虚拟水战略不能代替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但是不能忽视其对于优化黄河流域内部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方等面作用。尤其是在引水调水工程尚未运用的时期,科学合理的运用水资源战略,可以很好的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压力,维持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减缓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而一旦引水调水工程运用,运用虚拟水战略,可以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维持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黄河流域水资源属于资源性缺水,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水资源管理的责任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这为地方各级政府协同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促进和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也使得通过拓展与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来缓解与最终消除流域水资源短缺成为可能。为此,在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不仅要完善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即蓝水资源管理),还要加强对绿水资源的研究,逐步建立与完善绿水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与健全黄河流域虚擬水交易平台,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与高效利用,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松贵.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J].中国水利,2011(23):108-111.

[2] 杨一松,苏运启.黄河治理中的虚拟水战略.第五届黄河国际论坛.

[3] 李素娟,钱国玲,李珊珊.山东省农产品虚拟水结构的构建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6):79-80.

[4] 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vol58(6):861-869.

猜你喜欢
蓝水水资源管理绿水
赶着青山和绿水
与时俱进树节水新观念
太行山区蓝水绿水沿垂直带演变规律及其归因分析
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的流域嵌套式强化观测方案设计
湖北省用水调查与用水定额修订
上下游水权交易及初始水权改革思考
万绿水 东江请原创歌曲|全国征集
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瓶颈及解决对策分析
为了天蓝地绿水清
绿水绕家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