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2020-11-20 02:12许青松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建议

许青松

摘 要: 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农村基层;法治化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52

1 目前基层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巩固,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成绩令人振奋、未来无限美好,但是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治理上仍面临复杂局面: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群众法治意识比较淡薄,乡村干部法治思维欠缺,“人情社会”“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屡见不鲜,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求官或信访。可见,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建设的道路依然漫长。

1.1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迫切需要提高乡村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乡镇和村屯干部法治意识欠缺、法治思维不强。拿我镇来讲,党委政府共13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大专学历3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4人;34个行政村基本是初中和高中为主,明显缺乏对法治相關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工作开展仍有重大影响,领导重视则法治工作推动的好,不重视则进展缓慢。二是主动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不强,暂未形成学法的浓厚氛围。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三是基层治理体制不顺,法治责任难以落实。如,从目前的“村三委”运行情况来看,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三委”中的“地位”比较低,人员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其职能发挥未达到预期效果。

1.2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急需提高行业部门执法能力和水平

2020年4月份在我镇开展的行政执法情况摸底调查中发现,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和畜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和计划生育、林业、市场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等9大门类中,仅在水利所和畜牧站各有1人具有执法证。持证的执法人员少、无执法设备、专业执法培训少、执法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较突出。行业部门的执法活动基本是由县一级具有执法权限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乡镇站所更多的是在配合上级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由此可以看出乡镇执法能力亟待加强。目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平安延边建设及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

1.3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亟待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美丽乡村建设使全镇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在基层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后,总有部分村民仍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破坏治理成果,不爱护公共设施,随手破坏绿植,随手乱丢垃圾的旧习惯。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资金支持。从目前情况来看,资金投入少,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缺思路、少办法,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从2019年某某镇的村集体收入情况来看,实际纯收入(剔除县里转移支付和帮扶单位投入等)超过5万元的村屯有12个,实际纯收入(剔除县里转移支付和帮扶单位投入等)超过10万元的村屯仅有5个。村集体收入的不足,使农村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相对困难。仍以美丽乡村工作为例,现在的乡村治理工作已经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容易开展,“好吃的肉都已经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多年未清理的垃圾不是紧靠人力就能完成的,只能出动铲车、钩机等大型设备,而大型设备一天的台班费也是不小的数目,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也是很大负担。

2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党委要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大问题、发展目标做出宏观决策。二是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党委书记负责制。并动员全镇机关干部自觉依法办事,自觉参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三是党委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做出表率。中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学法、用法、尊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为社会做出表率。第四,增强村干部法治为民的意识,提升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

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为了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落实,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开展多层次的执法监督,形成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新闻单位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纪检监察监督,重点解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按法规程序办事,不廉洁奉公,甚至营私舞弊的问题,用党政的监督手段保证依法综合治理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加强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四是集中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开展经常性的执法大检查,推动部门执法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手段,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

2.3 加强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资金投入

从我镇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治理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比较多,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改造提升方面,还是在软环境建设方面都需要经费。在积极向上级申请投入和支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法治化治理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对于参与乡村治理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群体予以表彰;对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治理工作干的好的村屯进行奖励;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较差的村屯,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使乡镇总体面貌和总体治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结束语: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的基础。因此,要勠力同心、统筹各方力量,努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发展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永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分析[J].智库时代,2019(32):15+24.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吉木萨尔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与建议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