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

2020-11-20 02:12张晓梅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督

张晓梅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如何对资金流向进行管控,成为社会上各私企单位、事业单位等重点关注问题,财政监督管理制度作为一种颇有成效的财政监督手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对历年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账务进行核对,发现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有待提高,其已经对财政资金安全以及财务信息真实性有所影响,限制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率,本文探讨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255

财政监督和其他形式监督有所区别,财政业务活动是其主要监督内容,其中包含对国家机关的监督、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对社会团体的监督、财政收支的监督、财务收支的监督等等。从监督广义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外部监督以及事业内部财政监督两大类。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监督体系建立较晚.伴随体制改革越发深化具体,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内部监督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整体意识仍然有待加强,内部财政监督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当前阶段的内部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相关工作的工作质量。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缺乏内部财政管控意识

内部财政监督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内部财政监督意识,内部财政监督制度是否完善以及能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就是是否具有优秀的内部财政监督意识。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意识薄弱,缺少内部财政监督理念,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欠缺对内部财政监督知识的基本认识,固执地认为内部财务监督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所在,财务部门的资金核对控制就是内部财政监督控制,认为有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就不需要建立内部财政监督控制制度,这不仅对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内涵有所混淆,还对内部财政监督制度建设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1]。因此,单位负责人没有建立本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制度,更加没有有效实施。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财政监督制度,但对执行效果和执行情况有所忽略,未将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1.2 内部财政监督制度不完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随之改变,然而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改革步伐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事业单位正在使用的财政监督体系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关财政监管制度并不完善,在實际处置和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对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造成很大麻烦。例如,固定资产购买后,缺少验收制度,因此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实际需要可能有所差别,造成购买的固定资产不适用,严重的甚至不能使用,一直储存到自然报废,大大浪费了资金;同时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换人管理或长时间过后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处置固定资产流程不完善,个别事业单位存在违规处置、擅自报废固定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2]。

2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方法

2.1 从新学习,正确理解财政监督,增强内部财政监督意识

单位负责人应该正确认识与理解财务监督的作用与内涵,从新建立或完善本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制度,培养本单位人员内部财政监督意识,单位负责人应积极支持本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建立,并给予必要的物力、人力支持,确保内部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的有效实施和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有效展开。要正确认识到确保预防腐败、防范舞弊、提供完整真实财务信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实现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单位资产的完整安全是内部财政监督制度的主要作用,从而培养事业单位人员的内部财政监督意识,正确认识到,财政管理中,不可缺少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内部财政监督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对原来的轻内部监督、重外部监督、轻支出监督、重收入监督的观念做出改变,降低铺张浪费行为,提升内部财政监督的管控力度[3]。

2.2 对现有内部财政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事业单位应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从而对本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加强内部制度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杜绝人际关系等感情用事,降低责权不清发生的概率,同时事业单位应在相关法律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将内部财政监督制度覆盖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所有范围,达到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将本单位资金流出、流入信息进行严格监督。对本单位资金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现金链断裂、资金流向不清等问题。内部财政监督应该在本单位内部的业务流程、职责分工、部门管理等多方面形成互相监护、互相制约,涉及到较大资金流入或流出时不能由专人独自完成,应分配两到三人共同完成,有效预防贪污腐败与营私舞弊,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仅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跟随外界发展进行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修订,确保内部财政监督制度可以一直适应时代发展[4]。

总结: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暴露出诸多弊端,内部财政监督口号化严重影响财政监督工作,没有将财政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违规违纪问题依然发生。所以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工作需要更深入加强与规范,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做到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长期有效的杜绝问题、严肃的解决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在新的时代发展中,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也要跟随时代步伐,积极改革,使用全新的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提升内部财政监督工作的工作效果,建立符合当下发展观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将财政监督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达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得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瑾.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1):214-215.

[2] 孙风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内控策略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11-12.

[3] 王余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助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7,0(36).

[4] 孙雪,韩学挥.探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内控关键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7-9.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