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饮食行为调查研究*

2020-11-21 19:46邱烈峰
运动精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吃水果膳食零食

邱烈峰 肖 爽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饮食行为调查研究*

邱烈峰 肖 爽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大学1237名在校生的体育锻炼与饮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少,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低,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女生在体育锻炼频度、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以及体育锻炼强度方面均低于男生。女生是需要重点干预的人群。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挑食、吃零食和街边小吃以及快餐太多而吃水果较少等问题。女生比男生更挑食和爱吃零食,但吃水果情况好于男生;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存在饮酒习惯。部分大学生的膳食制度有待改善,尤其是男生,主要表现为不吃早餐、晚餐吃的多或经常吃夜宵以及三餐不规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饮食安全卫生隐患。

大学生;饮食;体育行为;营养状况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因而始终备受关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当前国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健康状况更应受到关注。然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体育锻炼和合理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本研究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而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大学在校学生124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检索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因特网等手段收集体质健康、学校体育以及营养学等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设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饮食行为调查问卷》。经过咨询专家和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修订,确定最终调查问卷,并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248份,删去无效调查问卷后,得有效调查问卷1237 份,其中男生249人,女生988人。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2.1.1锻炼频次

偶尔的运动或短期的运动是不可能建立一种健康储备的。身体活动锻炼的效果会因为减少或终止锻炼而很快消失。研究认为,若要取得较为理想的锻炼效果,每周至少运动3-5次[2]。然而本次调查发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大学生551人,仅占44.5%,不到一半。甚至有8.8%的大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中每周锻炼不足3次的占比高于男生(2=21.146,P<0.01)。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高于女生。

在关于“是否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调查中也发现,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仅228人,占“18.4%”,“很少参加锻炼”的大学生占15.2%,大部分是“偶尔锻炼”。男生比女生坚持得好(2=36.397,P<0.01)。

2.1.2锻炼持续时间

若要取得较为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应达到20-60min[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次体育锻炼持续30min以上的大学生460人,仅占37.2%,甚至有14.6%的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不足10min。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比男生短(2=25.845,<0.01)。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还仅限于课间操和每周一次的体育课,部分大学生甚至仅限于体育课。这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3]规定的“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4]提出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场地设施、学习压力大以及认为自己体育基础差。

2.1.3锻炼强度

比较适宜的体育锻炼强度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强度过小体育锻炼产生健身效应不明显,强度过大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鉴于大部分调查对象不能很好地判断运动强度。本研究用“没感觉”“全身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来表示“无负荷”“小负荷”“中等负荷”“中上等负荷”和“大负荷”。统计结果表明,有 11.0%的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小负荷”或“无负荷”。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60.976,<0.01)。说明女生体育锻炼的强度低于男生。

2.2 大学生饮食行为

2.2.1膳食结构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维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根本保障。长期挑食可导致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进而危害健康、影响生长发育。本研究在关于“是否挑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5.1%的大学生存在挑食现象,其中有8.1%的大学生经常挑食,57.0%的大学生偶尔挑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29.686,P<0.01)。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挑食。

零食是指三餐之外摄入的除水之外的各种食物或饮料。青少年适当摄入零食可以补充部分营养素,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但由于大部分零食的能量较高,过多摄入零食,尤其是用零食代替正餐会影响正餐的摄入,不仅会导致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可能增加超重肥胖及慢性病的发生风险[5-6]。本次调查发现,“比较喜欢吃零食”和“非常喜欢吃零食”的大学生占51.5%。女生占的比例高于男生(2=61.216,P<0.01)。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爱吃零食。在关于“用零食代替正餐”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每周用零食代替正餐在3次及以上的大学生占18.8%。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42.132,P<0.01)。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爱用零食代替正餐。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吃零食要注意引导。一是在量上要控制;二是在种类上要有所选择,宜选择健康食品作为零食。

快餐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餐饮中的重要部分。本次调查也发现,有64.4%的大学生每周吃快餐1次以上。其中每周吃快餐在3次及以上的大学生占22.0%。在吃快餐方面男女生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2=3.638,P>0.05)。可见吃快餐已经是大学生常见的饮食行为。快餐总能量偏高,能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偏高,而蛋白质偏低,尤其是西餐[7]。快餐总能量高,尤其是脂肪高易导致肥胖、高血脂,并诱发其他疾病。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果胶以及一些有机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等慢性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建议每天摄取水果200-350g[8]。在关于“吃水果”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层的大学生每周吃水果在2次以下,几乎每天吃水果的(5次及以上/周)的大学生仅占31.9%。在吃水果的频率方面,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42.890,P<0.01)。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爱吃水果。

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可导致酒精依赖综合征、胃溃疡、酒精性肝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青少年饮酒还有可能引发伤害事件[9]。笔者在关于“饮酒”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10.5%的大学生每月饮酒在1次以上。男生占比远远高于女生(2=184.681,<0.01)。说明男生饮酒次数高于女生。这与李凤娟等的报道相似[10]。

2.2.2膳食制度

合理的膳食制度能充分发挥食物成分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合理的膳食制度是指合理地安排一日的餐次、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每餐的数量和质量,使进餐与日常作息制度及生理状况相适应,与消化规律相协调,从而提高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人体健康。当前我国居民在膳食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早餐吃的太少、太简单甚至没有,而晚餐吃的太多或太丰盛。

本研究调查发现,几乎每天吃早餐的(每周5次以上)大学生占76.5%。有7.8%的大学生每周吃早餐在2次以下。女生吃早餐情况总体好于男生(χ2=43.179,P<0.01)。

关于“经常晚餐吃的较多或常吃夜宵”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4%的大学生“经常晚餐吃得较多或常吃夜宵”。男生占比高于女生(χ2=10.845,P<0.01)。说明男生比女生更爱吃夜宵或晚上吃的较多。

有4.4%的大学生的饮食较不规律。男生占比高于女生(2=20.543,<0.01)。说明在三餐规律性方面,男生不如女生。

2.2.3饮食安全卫生

在高校附近总会聚集许多街边小吃摊。街边小吃因口味多样、食用方便、种类繁多、价格便宜等特点被部分大学生所喜爱。但是街边小吃也存在一些缺点。除总能量和脂肪偏高等营养不均衡外,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隐患。本研究在关于“吃街边小吃”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9.0%的大学生经常吃街边小吃。男女生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3.534,>0.0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少,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低,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女生在体育锻炼频度、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以及体育锻炼强度方面均低于男生。女生是需要重点干预的人群。

3.1.2 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挑食、吃零食和街边小吃以及快餐太多而吃水果较少等问题。女生比男生更挑食和爱吃零食,但吃水果情况好于男生;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存在饮酒习惯。

3.1.3 部分大学生的膳食制度有待改善,尤其是男生。主要表现为不吃早餐、晚餐吃的多或经常吃夜宵以及三餐不规律。

3.1.4 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饮食安全卫生隐患。

3.2 建议

3.2.1 改善基础设施,组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锻炼

良好体育锻炼效应的获得依靠适宜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体育锻炼频度。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频度低、持续时间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宣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加投入,积极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监督管理;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3.2.2 开展营养教育,加强食堂管理,积极做好营养配餐

高校应开设营养选修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讲座,同时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板报等途径加强营养基础知识和合理营养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的营养认知,强化学生科学饮食意识,进而为学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提供保障。高校在宣传中要抓住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进行,同时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积极做好营养配餐。

3.2.3 树立健康意识,提升健康认知,努力纠正不良行为

大学生自身应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利用新媒体了解科学健身、合理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端正自己态度,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1]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2015-11-25].http://www.sport.gov.cn/ n16/ n1077/n1227/7328132.html.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Z].1995-10-01.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 htm.

[5]张曼,闫心语,李亦斌,等.中国城市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2):171-174.

[6]KREBS N F,HIMES J H,JACOBSON D,et al.Assess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overweight and obesity[J].Pediatrics,2007,120 (4) :S193-S228.

[7]李亦斌,张曼,闫心语,等.中国城市高年级小学生快餐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2):194-197.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陈思宇,林蓉,熊莉华,等.广州市中学生饮酒相关知信行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76-1079.

[10]李凤娟,孙经,何健,等.河南省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1):36-38.

Investigation to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Dietary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QIU Lie, etal.

(Xinyang Norm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89002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890011)。

邱烈峰(1970—),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吃水果膳食零食
“四忌三宜”吃水果
选对吃水果时间
带“筋”的食物才含膳食纤维吗
零食的迷幻世界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水果的正确吃法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零食不能乱吃!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
今天,你吃水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