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气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1-21 19:46陈忠军
运动精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排球广西运动

陈忠军

广西高校气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陈忠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 来宾 546199)

高校开展气排球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轻松的运动氛围、加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随着国家对体育项目的重视,气排球运动在广西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高校气排球的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如今,广西高校气排球教学面临“桂标”和“国标”双重推广的困境,文章对此进行研究,旨在为气排球教学早日走出困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高校气排球;教学;困境;对策

本文针对目前广西区内各高校气排球的教学情况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探讨,气排球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体系不完善、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学生缺乏对气排球运动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气排球竞技运动的意识不够。从这几点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区内气排球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基础。

1 研究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关键词,对广西区内高校气排球教学进行检索分析,目前已有学者在高校气排球的开展、推广、教学改革研究以及运动会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发表文献近40篇。

在开展方面,学者黄剑指出,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锻炼的项目。经常从事气排球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掌握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能延续我国排球运动的运动寿命。他极力倡导应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力普及与推广该项运动。黄剑还指出,气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必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为推动21世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学者韦入予指出,在整个广西气排球运动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广西高校的气排球课程教学稳步发展。通过研究,他还指出气排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及学生参与积极性、学校硬件、管理理念、教师观念、教师教学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在推广方面,学者吴树彬指出,推广气排球运动对处于扩大招生的广西高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气排球运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气排球运动有着它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和现实价值,适合在广西高校推广。学者石佳磊指出,气排球比赛的健身、娱乐、教育价值符合新时代体育强国的思想要求,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适合在广西乃至全国高校进行推广;他还指出,广西气排球运动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广西高校的发展却在社会发展之后,这和高校领导有一定关系,大部分二级学院气排球比赛较少,甚至部分高校二级学院无气排球比赛。专门的比赛及课余活动中的气排球比赛、训练中无专业教师指导。随着全国性各类气排球比赛次数增加、规模增大,2019年9月,教育部计划举办全国性大学生气排球比赛,相对于社会性质的全国气排球比赛来的较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气排球运动的发展。

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学者周艳华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区内仅有31所普通高校在气排球教学规模、教学文件、管理以及教学效果方面得到学生的基本认可。课程设置基本沿袭硬排球课程的设置模式,没有突破和创新,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生对气排球教学的喜爱程度没有预期高。任课教师以中青年老师为主,且大部分老师没有接受过气排球专项培训,专项水平不高。室外气排球场地数量不多,室内场地严重缺乏,器材设施不够配套,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部分师生对气排球运动认知不足和存在偏见,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态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上课和课余参与气排球练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实施、师资的专项水平、场地设施条件、师生对气排球的认知程度是影响高校气排球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蓝瑞高、甘露、李菲三位学者通过广西高校气排球运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指出,反馈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效果,实施反馈教学法能够加速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他们建议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应用新的教育手段。

这些研究很少针对广西区内高校教学深层次实践方面分析,大部分都是从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性质选择上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通过文献研究,从时间上说明高校开设气排球运动这门课程只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其很少从一线教学、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层面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纵观检索文献的时间维度,国内其他省份相关研究还停留在引进这项运动的可行性、基本现状等前期发展阶段,说明广西区内的气排球课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先于其他省份,这就更需要我们从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为气排球运动在高校教学的发展方面进行梳理,使学生有所成长,教学有所进步。

2 高校气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

2.1 气排球教学目标体系不完善

许多高校普遍以培养学生掌握气排球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使学生能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及有关机构从事气排球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成为能胜任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材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教学不系统等等,甚至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气排球课程中只是老师简单讲述气排球的内容、规则等,并没有进行气排球运动的练习,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2 各高校对气排球运动支持力度不够

一个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普及离不开各高校的支持和推广。近三年来,在全民健身运动和“我要上全运”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广下,气排球运动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高校由于需要考虑到组建队伍训练比赛经费以及对各自高校的影响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许多高校对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支持力度并不大,存在个别爱好者和小团体业余自发组织运动的局面。

2.3 学生缺乏对气排球运动的学习积极性

正如以上两点所述,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加上教学目标体系不完善,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下降。高校设置有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没有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更不知如何选择和学习。在选择排球项目的学生中,虽然有些学生专业技术较好,但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新手状态。这部分学生通常存在三种心理情况:一种是一腔热情,一定要学到气排球运动技术;第二是滥竽充数,随大多数人选;第三就是排球运动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其他的运动项目选择。体育运动是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技能的项目,没有成就感,就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自然就不会很高。

2.4 学生对气排球竞技运动的意识不够

气排球运动因其竞技对抗的特点导致项目本身就具有典型的竞争意识,这是其他项目没有的。在广西区内近些年来的各种比赛中,高校内部多以“桂标”也就是黄胶皮球为主,对“国标”球的比赛是这两年才慢慢开展起来。而且,目前许多高校对非体育专业学生讲授的多是“桂标”,对国家推广的“国标”只有在体育学院的课程中讲授和学习。另外,由于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对这两种球性的理解和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进而影响其对气排球竞技意识的认识。

3 高校气排球教学对策

3.1 追根溯源,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3.1.1 建议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课程选修性质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建议增加气排球课程学时数。这不仅是对体院的学生,非体育学院学生的学习时数以及学习目标也要相应增加难度。高校气排球的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很多方面,相对于室内排球,气排球的对抗节奏和来回球时间都很短,学生在学习气排球技术技能时,更应该合理的应用其运动技巧。此外,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其他顾虑,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不断完善,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学,以达到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技术技能水平。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将课程选修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术技巧都能够在比赛中熟练的应用,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3.1.2 强大师资力量、教学力量和完善教学设施

教师教学是学生学习气排球运动的主要成长途径,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技巧,把专业知识和技术同其他基础理论联系起来,把学生培养成更专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区内高校大部分气排球教学都是在羽毛球场地进行的,虽然为学校节省了许多硬件资源利用率,但是,教师想要提高气排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有进步有发展,肯定要让学生增加实践机会,也就是多泡球场,让学生通过在球场上勤加练习提升技术水平。所以,校领导要对气排球课程加强重视,在校内合理规划出气排球场地,对场地器材等设施进行优化,不断创造条件,以保证气排球课程和比赛的顺利开展。并结合校园内的其他体育设施进行查漏补缺,保证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气排球运动时可以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进行练习。此外,对利用率较高的活动场地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使学生在课外特别是周末的活动范围和体育场地的使用有所保障。

3.1.3 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完善学生期末考核体系,将学生反馈和教师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气排球课程考核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手段上加强完善,在评分统一标准上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提高整个学习过程的心态、态度及兴趣。要注意多从技术技能应用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避免单因素考核对学习积极性的打击。

3.2 加强对气排球运动的支持力度

3.2.1校本内部加强交流

一方面学校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赛活动,通过运动会、校内锦标赛、学生会活动等增加学生对竞技比赛的意识和班级集体荣誉感,以此来促进学生自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工会活动或者和学生开展联谊比赛,促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进行课外指导和技术技能的推广。

3.2.2增加校际交流比赛

近些年来,在区体卫艺司的协调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推波助澜下,各个高校大学生之间在比赛中有了一定的交流。促使学校教师、教练以及学生为了本校的声誉,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进一步促进了气排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

3.3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

对于隔网对抗性技能主导类团队运动项目,学生学习技术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与比赛,在对抗中得到应用和施展。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不断丰富技术运用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气排球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要想参加比赛,势必会使自己的技术掌握更加全面更灵活才能得到队友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多增加一些竞技多抗性的比赛。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气排球运动带来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气排球水平,就要对气排球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接受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适当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气排球产生兴趣。

4 结语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浅薄分析目前气排球教学所遇到的困惑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归根结底要从自身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希望本文能为气排球教学提供浅显的理论参考,使学生有所成长,教学有所进步。

[1]金东烈.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当代体育科技,2019(6).

[2]肖建波.高校排球教学的困境及发展策略浅析[J].才智,2019(10).

[3]石佳磊.广西高校气排球比赛推广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4]蓝瑞高.广西高校气排球运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武术研究,2017,2(12).

[5]韦入予. 广西高校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6.

[6]周艳华.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

[7]吴树彬.浅析气排球运动在广西高校体育的推广[J].大众科技,2011(8).

[8]黄剑.影响高校气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1(12).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e Gas Volleyball Teaching in Guangxi

CHEN Zhongjun

(Guangxi Norm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ibin 546199, Guangxi, China)

陈忠军(1979—),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排球广西运动
广西贵港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广西诗歌五人谈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