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

2020-11-22 05:21
武术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门派拳种流派

李 龙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传统武术多元化图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传统武术在长期的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不断地产生、积累、发展、传播和扩散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传统武术经历了无数次人为的或者自然的“扬弃”,才形成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图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认识和把握必然存在着诸多路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北宋·苏轼《题林西壁》)不同视角审视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会呈现出不同的多元(文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传统武术是一个万花筒,每旋转一次,都可以让我们看到传统武术的多元化的图景。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传统武术,人们就容易说,传统武术是门派林立,种类繁多。那么,究竟是以门派为支点,还是以拳种为支点,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多元化呢?笔者认为,就传统武术而言,门派是传统武术的基本显现形态,门派包含拳种,但是拳种则不能全包含门派。不同的地域甚至同一地域都存在着诸多门派的传统武术。而每个传统武术门派又都有自己的核心拳种和门规及戒律。如,翻子拳的站桩翻等;武当拳派的武当剑等;形意拳派的形意五行拳、形意十二形拳等。这就使传统武术门派具有了实质性意义,门派成为不同拳种区分的外在标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门派”作为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多元化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梳理和厘清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本质和特征,以期深化传统武术的认识,丰富传统武术理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门派是本研究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一个路径,但不是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唯一路径。

1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缘起与演进

传统武术是相对现代竞技武术而言的,在竞技武术没有形成完备体系,即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不存在传统武术之说,统统称之为武术。关于传统武术多元化起点的溯源,肯定要追溯至古代,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传统武术之称谓,只有武术之说。因而在本研究溯源传统武术多元化起点之时,为论述之便,将以武术指称本研究专题的传统武术。故特此说明。翻阅武术史,穿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见,从武术的缘起到宋元时期,武术在这段时空隧道中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派或者流派的分化。然而,到明代,开始出现了武术技术门派或流派的记录。明末人,黄黎州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1]《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载:明朝嘉靖年间,张松溪的“内家拳”最为出名。“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胜,其法主于搏人……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尤善。”[1]当时在明代还没有任何记载把除少林拳以外的“硬打硬进”拳术归为外家,“内家拳”则是和少林拳相比较而存在,作为一个和其他拳术并列的一种拳术。明代并没有文献记载并指出明确的内家拳种有哪些。但是,文献却记载了,明代盛行的拳种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峨眉拳、密宗拳、六合拳、驰骤拳、戳脚、内家拳等。”[3]

清代,武术的门派或者流派则是风起云涌。有地理位置之分的南派与北派,把长江一带流传的架式小而势紧凑的拳术称为南派,长江以北架式大而势宏敞的拳术称之北派。清代较大的武术门派有几十个。如:长拳、短手、少林拳、通臂拳、大红拳、小红拳、二郎拳、路行拳、梅花拳、二十四势……螳螂拳等;器械有单刀、单剑、双刀……对练有棍进三节棍、空手夺三节棍……[1]可以说,清代武术派别林立,技术流派繁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技术门派又有分化,譬如太极拳,由陈式太极拳衍化出出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

传统武术门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一个传统武术门派都有一套关于本门拳种起源的美妙说法。当然,通览传统武术门派起源说,不难看出,有的是附会于历史人物,有的是借助文学、戏剧中英雄人物说事,有的则是真人真事等等。门派起源说总的特征是,美化和提高门派地位,凸显门派武功。如太祖拳法,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靠此技打下宋朝天下,其拳法传于后世,立太祖门,称太祖拳。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少林拳为达摩高僧所创、形意拳为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所创等。这些门派拳种起源的说法,往往具有借助历史人物提高门派拳种地位和加强本门派情感认同的纽带作用。但是,有时候门派起源说法可能和历史的客观事实未必一致。如关于太极拳起源问题,曾有好几种说法(唐代许宣平创立太极拳说、元末明初道教首领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拳说等说法)。最终,经民国时期史学家唐豪考证,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造。形意拳起源于岳飞创造的说法至今缺乏任何史料佐证。其实,形意拳根源于心意拳。心意拳创始人叫姬龙峰(今山西永济县人)。自姬龙峰之后,山西祁县小韩村有位心意拳大师戴龙邦,一生只传授拳术给儿子戴文亮、侄子戴文英、戴文雄。戴文雄接收一位来自河北深县的一心只想学习真功夫的李飞羽(李洛能)为徒弟。李飞羽刻苦练功10年,打破了“三十不学艺”的民间老理(他拜师时37岁),终得戴文雄真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1856年,李飞羽收徒弟车毅斋(字永宏,山西太谷人)。车毅斋早年学拳于少林寺拳大师王长乐,经其同意后,才拜师于李飞羽,学得心意拳“五行六象”拳法。后来,李飞羽由于镖务繁忙,便委托师父戴文雄教授车毅斋。这期间,师徒俩人经常一起走镖。大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李飞羽和车毅斋师徒在太谷富商孟渤如帮助下,以心意拳为基础,吸纳少林拳等拳术特长,创立了形意拳。1866年,师徒俩人共同创编的首个形意拳对练套路是“五行炮”。

古代的武术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自明清开始,出现了以门派为标志的不同风格的武术拳种体系。每个风格的武术拳种体系都自成一个门派,一个门派又可能分出不同的流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拳术和器械具体内容,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套门规戒律、练功方法和要求等内容。套路是表现传统武术门派的主要载体。不同的门派主要通过套路演练中的劲力、技法等技术要素表现出来。可见,传统武术的不同技术要素的多元化表现决定了传统武术的门派。传统武术门派又是传统武术现实中显现的具体形态。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鼎盛时期,由此也造就了传统武术以门派为基本标识的多元化表现形态。门派是传统武术的主要显现形态。基于此,我们将明清时期传统武术不同的门派之分,作为传统武术多元化的起点。虽然把明清时期作为传统武术多元化的起点,但是并不是说传统武术多元化就是一蹴而就的。实质上,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变化的过程。换句话说,从传统武术的原始形态到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成熟形态,传统武术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明代传统武术开始出现了内外家之分,使武术出现了内外两大格局,而到了清代则对内家拳就有了一些具体的内容,把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归属内家拳。再细细探究,内家拳中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又是不同的门派。太极拳经过岁月的涤荡、磨砺和发展又形成了五大门派。可见,这些门派的形成是渐进的、变化的,这门派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重要表现形态。由此可见,传统武术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具有渐进性、多变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武术事业,原国家体委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武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工作,按照“源流有序,内容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标准划分,武术有129种拳种门派。这129种拳种门派就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显现形态。每个拳种门派或流派又具有自己的拳术和器械内容。

今天,传统武术多元化问题的凸显应该说是与全球化发展语境密切相关的。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农耕文明社会中,传统武术处于封闭状态,没有人会关注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现实。如今,全球化时代,我们从宏观的整体视角俯瞰传统武术的现实形态,就会发现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并形成多个传统武术地域文化中心。如,河南省的少林武术、陈式太极拳;山西省的形意拳;河北省的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形意拳;陕西省的红拳;山东省的螳螂拳;四川省的峨眉武术等等传统武术中心。这些传统武术中心是传统武术各拳种门派按照自身具有的基本规律慢慢地演进的结果。

在全球化语境中,不同的传统武术门派在与外来的文化接触、交流、碰撞和融合中必然存在消化外来文化的能力差异,必然使传统武术更加呈现出多元化。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跨越边界的互动导致文化特定的场所和实践中混合,形成文化多元化。”[2]在生物界,多元化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很难想象在生物界只存在一种物种的状况。美国的黄石公园曾有过破坏生物界多样性惨痛教训的例子。黄石公园的管理者为了维护游客的安全,曾将狼群全部赶出黄石公园,造成的结果是,生物界的食物链被破坏了,大量食物链低端的食草类动物没有了天敌,存活下来,破坏了大量的植物,导致生态平衡严重损害。维修成本大大增加,有的甚至根本就维修不好。于是,黄石公园将狼又请了回来。黄石公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态生机。包括一些森林自然火灾,在生物学家看来,都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度的火灾一方面使燃烧掉的木材变成了灰烬,融入徒弟,成为存活下来的植物肥料,一方面自燃也烧掉了一部分有害生物。这都是自然界在自觉地调节自身的生态平衡,从而维持生物界的多样性。可以说,多元化不仅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发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世界任何其他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充要条件。在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中,尽管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一些传统武术出现了消失,但是,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始终没有改变,多元化的门派的传统武术相互补充成为传统武术总体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本质与特征

2.1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本质

文化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原理告诉我们,传统武术多元化必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的问题。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传统武术的现实显现形态,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这种多元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永恒在场,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这种多元的不确定性也不是波云诡谲、变动不居的,多元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即确定性,恰恰是这种确定性决定了多元化的不确定性。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性和个性原理而言,共性是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是事物的特殊性质。前者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后者决定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个性受共性的制约。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不确定性是个性,多元化的确定性是共性。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确定性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普遍本质,决定着传统武术多元化的表现形态。换句话说,不管传统武术多元化如何显现,多元化的本质都是“传统武术”这个“理性狡计”支配下的多元化。传统武术本质的规定性就是多元化的确定性。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不确定性是传统武术现实显现形态的不确定性,即多元化。多元化的确定性寓于多元化的不确定性之中,制约着多元化的不确定性。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确定性规定了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一体”,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武术的“多元”。因此,笔者认为,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确定性和不确定相统一原理告诉我们,传统武术多元化格局是一体多元的格局。传统武术的一体寓于多元之中,多元是一体的具体显现形态并受一体制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一体”是“形而上”,或者说,是隐匿在传统武术多元化显现形态里的“共性”,很难通过感官的直接把握和体会。只能通过传统武术“形而下”的具体显现形态“多元”,即“个性”的传统武术多元化显现形态,去间接地把握和体会,从而进一步去深化对传统武术多元化“形而上”(共性)的理解和认识。诚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的那样——“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因而,在言说传统武术多元化时,应该聚焦其另一意义,即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共通性。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本质是一体多元。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显现形态是通过门派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主要显现形态是传统武术的门派多元化。如,传统武术有少林拳派系、太极拳派系、八卦掌派系等诸多门派。一个门派就是传统武术的一个“元”,有多少门派就有多少个“元”。可见,门派是传统武术的基本特质,是传统武术多元化形态显现的最根本标识。因此,所谓传统武术多元化,实质是以门派为标识的传统武术多元化,门派是区分传统武术多元的本质标识。

2.2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特征

2.2.1 传统武术的“元”具有内在的规定性

传统武术的多元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门派之间不互相比较,就不会产生自觉的认同,如黄黎洲记载的内家拳就是相比较少林拳而言的。多元化中的每一元都具有被团体认同的共同因素,而这些共同要素都是和其他“元”相接触时,才会发生认同,即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意识,有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如,少林拳是相较之于其他别的武术拳种门派而言的。传统武术门派的多元化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体现。一个门派是一个“元”。每个“元”、每个门派都具有自己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2.2.2 传统武术多元化具有地域性

传统武术多元化必然受惠并受制于特定空间提供的生态环境,具有地域特征。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祖祖辈辈可能守的都是一块家园,很少与外界沟通。另外,各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条件也有差异。传统武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不可避免受地域环境影响,使传统武术在不同地域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如中国武术的南北派之分,南派的拳术具有架式小、拳势紧凑特点,北派的拳术具有架式大而舒展等特点。由此可见,传统武术多元化具有地域特质。

2.2.3 传统武术多元化具有衍生性

从横向层面来看,多元化的门派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显现形态。但这不是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唯一显现形态。在传统武术门派的纵向层面上,有的传统武术门派自身又可衍生出多元化。譬如,就横向层面的不同的门派而言,传统武术多元化表现为少林拳派、武当拳派、峨眉拳派等多元化显现形态;就太极拳门派自身纵向层面而言,太极拳门派又可以衍生出多元化。大家知道,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个门派,但是,太极拳这个门派里衍生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等。可见,传统武术多元化具有衍生性。

2.2.4 传统武术多元化具有一体性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体系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形而上”的“一体”统率下,以门派为标识的传统武术多元化具体显现形态构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说,传统武术多元化不是零散的,而是成体系的。传统武术门派的多元化也好,传统武术门派衍生的多元化也罢,它们都囊括在传统武术多元化的“一体”之中。换句话说,传统武术是个大体系,是由多元化的门派体系,或者门派衍生的多元化流派体系构成。可见,传统武术多元化是有机联系的多元化,是统一的多元化,是体系的多元化,多元化之间多成并列或从属关系。

3 传统武术多元化与文化整合

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体现在:(1)传统武术多元化作为中华民族先辈们的精神创造的一种表达,外在层面是传统武术博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内在层面彰显了传统武术博大精神的文化意蕴。(2)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中华民族先辈们适应地域环境等因素的结果,反过来,传统武术多元化有助于人们了解地域文文化。(3)传统武术多元化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在文化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4)传统武术多元化恰恰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显示出传统武术是一种不同的文化系列。(5)传统武术多元化和统一性启迪给人们带来思想的启迪。(6)传统武术多元化内蕴多样的民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储存着先辈们生活、人生的经验和知识,有利于指导后人。(7)传统武术多元化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动力之一,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并不是指传统武术多元化的门派或者流派像野草一样随意漫无目的的发展,尤其是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整体,在与其他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时,文化整合的意义便显得格外重要。在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上,整合主要指在不同的门派或者流派的差异中寻求共性,在多元化中实现统一性。传统武术文化整合是一个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过程,并不是以一种门派或流派取代另一种门派或流派,更不是两者简单的组合或者叠加,也不是一种文化同质化(尽管不同的门派或流派整合会导致文化的同质性增长)。整合是把不同的门派或流派传统武术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整合,并不消除它们之间的差异。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或消失,属于一种正常的传统武术的文化新陈代谢,和文化整合关系不大。传统武术多元化的门派或流派整合的基础是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整体,其目的是解决传统武术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结果会使不同的门派或流派的传统武术具有更多的相同发展理念。因此,这并不意味多元化的门派或流派的传统武术要改变其固有的特质而融合成为一种传统武术,更不需要走向一种同质化的所谓传统武术,否则那就是传统武术走向自我毁灭,而不是凤凰涅槃。

体现一致性的文化整合不是消除差异,而是保留差异,在文化的百花齐放中求得一致性目的。因此,传统武术的文化整合不是一种文化模式复制的同质文化,而是多元构成的传统武术统一体。中国古代的“和同观”对认识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和文化整合的统一体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国语·郑语》记载,在史伯回答桓公问话时候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乃尽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相异的,性质不同的声音结合叫“和”,相同的声音结合叫“同”,“和”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同”则是一种模式的反复或重复。孔子更是指出“和”与“同”的差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传统武术多元化必然会带来多元之间的一些冲突,诸如门派或流派之争。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在笔者看来,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和把握冲突,在冲突中就会实现对自身的扬弃和对其他武术文化的吸收。宽容在处理传统武术多元化之间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多元之间,要宽容,要容忍与他者的共存,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元之间的对话、互动和交流,不断地互相汲取所需的文化养分,以强大自己。这一点尤其对传统武术多元化中小众的门派或者流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通过对话与交流,就能化解传统武术的门派或者流派之争。某一种门派或者流派想把自己试图凌驾于其他门派或者流派之上,不但结果上很难做到,而且会导致和加剧门派或者流派之间的矛盾。在笔者看来,传统武术多元化并不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撕裂,恰恰是拓展了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并存和发展是传统武术的福祉,多元之间通过交流互动而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发展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光明前景所在。所以说,传统武术多元化不仅是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门派是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现实显现形态的标识。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文化整合主要是多元的门派或者流派的求同存异,在多元差异中求统一。在文化整合中,拓展传统武术生存的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不仅是传统武术的重要文化现象,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之源。

猜你喜欢
门派拳种流派
《逍遥情缘》门派绝技 掌门的不传之秘
《逍遥情缘》转门派转角色系统正式上线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