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朔州市地下水监测工作探析

2020-11-22 09:09
山西水利 2020年6期
关键词:监测站水温水质

张 垒

(大同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站,山西 大同 037006)

1 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

截止到2019年,大同市、朔州市共有基本监测站171眼(其中水温井4眼),统测站142眼,国家井108眼。基本监测站大部分为借用民用井,民用井大部分为浅井,井口保护较差。生产井连续开采,监测数据代表性确切,容易受开采生产活动影响。专用井很少,不足5%。统测站3次/年,监测频次较少,不能完整反应当年动态。目前地下水普通基本监测站、统测站监测手段仍然落后,以人工监测为主,监测工具包括皮尺、测绳、钢卷尺、测钟、万用表、音响器。自动化率不足12%,以人工委托观测为主,委托观测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人工委托费用低,监测积极性不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实效性有待商榷,信息传输方式主要以电话、邮件、微信等传统手段为主,自动化传输率低。

2016年大同、朔州两市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其中新建井共建设52眼,改建井建设56眼,全部配套自动化水位、水温自动化信息监测系统。国家井的实施填补了同朔两市地下水监测的空白区域,弥补了监测区域没有监测站的不足。极大提高了地下水的站网密度和监测能力。改建井大部分仍是借用民用井,大部分改建井权属不属于监测部门,导致管理不方便。

该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总体结构上仍旧单一。地下水监测应综合考虑水质、水位、水温、水量等多个方面。目前设置的监测站大多用于监测水位、水温,监测水质、水量的较少,应加强地下水水量、重点水源地、水污染、盐碱化区域、地热水等监测。

2 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

国家工程井建设的投入使用,使两市区域的地下水监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监测网络体系。目前大同盆地国家井站网密度达到1.46眼/万km2,虽达到规范基本监测站建设的要求,但在重点监测区域(超采区、水源地)站网密度仍然达不到标准要求。2019年,山西省又实施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监测站建设项目,大同市超采区内又建设了20处监测站,超采区内的站网密度更加密集。近几年,国家对地下水监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地下水监测飞速发展,但是传统的基本监测站自动化率较低,监测部门应加大力度,把人工观测的监测站升级为自动监测站。撤销重复性站点,重新优化站网布局,使国家井监测站和基本监测站站网更加合理优化。地下水监测站目前监测水质站点少,今后要加大对其他监测站的水质监测。

3 地下水监测站网运行维护

目前,该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站运行维护主要以省级水文主管部门和地方水文部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维护内容有监测站点维护、监测与传输设备维护、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硬件设施运行维护。监测站点维护包括监测井修复、洗井、报废与更换、设施维护;监测与传输设备维护,包括传输设备维护和设备维护,主要以校测、检查为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包括设备系统运行、信息系统运行、系统管理维护;硬件设备运行维护,包括接收管理设备、网络传输与交换设备、存储与应用设备。水文部门工作人员以站网检查、委托看护、测具校正、现场水质取样与送样、监测井修复、监测井变更、附属设施维护等方式进行运行维护,其他软硬件设施设备均以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进行运行维护。

4 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本地区地下水资源规划。根据《水法》《水文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法规和省级地方法规,参考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特征等加快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地下水监测与管理规定。对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实行通报制度。

二是根据《地下水监测规范》《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等规范,研究适合本区域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结合本地区站网密度,多增冗减,改革符合现代化的地下水监测方式,加快实现监测自动化。

三是优化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每年按计划优化站网布局,逐步实现监测站全部自动化;对于观测不方便和达不到监测要求的监测站积极寻找替代井,做好换井后历史资料延续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四是逐步实施水量、水质、水温监测,加大基本生产井的水量监测,加大水质监测站点监测的范围及监测项目,加强区域温泉水等地热水区域地下水水温自动化监测。

猜你喜欢
监测站水温水质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检察版(六)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