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养的理念价值及其对体育教育的启示

2020-11-23 05:30毛燕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科身体价值

毛燕平

1 前言

长期以来,进行体育活动都被视为是实现其它目标的手段,例如维持生命机体的正常运转和保障大脑的思考等。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体育教育被认为具有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社交技能、促进学生道德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功效。这种将体育教育作为服务其它学科领域的次等角色定位,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体育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是工具性的存在。这种认识会导致一系列的潜在风险例如降低体育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导致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降低;破坏了体育教育学科领域的完整性;分散了体育教育的主题领域。这些风险可以从发展学生社交技能的功能定位中得到佐证,因为如果把体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那么体育教育的主题就需要从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转为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这会导致体育教育的主题变得不可捉摸,体育教育发展学生社交技能的功能主要源于合作与竞争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实际上,其它学科也广泛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如果其它学科也声称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那么体育教育的贡献价值将被消解得无影无踪。基于此,将体育教育置于实现外部目标的手段的位置,是非常危险的。

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期望本学科的学习体验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科教育的价值不是简单、径直体现出来的。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所有学生都参与了学科学习。每门学科都会带给学生一些通用的教育价值以及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通用的教育价值就包括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等。因此,每门学科存在的理由不是基于其具有的通用教育价值,而是基于其具有的特有教育价值。

2 体育素养的理念价值

体育素养的理念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长期以来,对人类的认识,哲学领域盛行二元论。二元论认为人类具有思想和身体两个部分,思想是崇高的,而身体是低劣的,相对于思想,身体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二元论严重贬低了身体的价值,由此也顺理成章地贬低了体育教育的价值。一元论认为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和身体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一元论的观点得到了存在主义的支持,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在与世界互动时创造了自身,身体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媒介,身体由此也就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与价值。现象学的研究认为,人类与世界互动能否有效进行,依赖于感知和动作,即思想和身体都需要参与,而且感知本身也是受到身体影响的一种运动形式,感知总是浸淫着或隐含或显露的身体运动痕迹。从这个意义上看,身体比思想更为重要,因为身体是思想的存在基础。身体在人类生活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类本质上是身体的,身体是人类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是与世界互动的载体,是思想涌现的物质基础。基于这种认识,身体的重要性得以彰显,体育教育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载体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其价值性不言自明。体育素养理念包含着发展和身体潜能有关的动机和信心,体现了身心一元论,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人体科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的思想能力发展本质上是由身体的体验兴构的。思想能力发展依赖于身体与世界的互动,这种互动是语言、认知和推理等思想形成的源泉。例如,与重量有关的身体体验会产生诸如推、拉、抬、扛等概念,与空间有关的身体体验会产生诸如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周围等概念,与时间有关的身体体验会产生诸如开始、停止、暂停、恢复、继续、完成等概念。认知、思考、推理、想象、创造等思想活动所需要的所有概念都无一例外地源自身体体验。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再次重申了身体的价值,并驳斥了将身体方面视为低劣或微不足道观点的不正确性。这为阐明培育体育素养的重要性价值奠定了科学基础。

体育素养是人类的一种能力,为人类发展这种能力提供保障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属于人权保护的范畴,体现的是社会正义。每个公民都应有权发展体育素养,每个公民都应有获得提高体育素养的机会。体育教育是保障公民体育活动权利的一种方式,体育教育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责任。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依靠身体活动来启动和刺激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如果早期的身体活动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个人不太可能会积累参与各种各样体育活动所需的运动模式。生命早期的身体活动对建立协调的运动模式至关重要,协调的运动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而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是成人后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有力预测指标。从身体活动、体育活动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来看,体育教育是一项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是这项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信心是能力发展的保障因素,能力的逐步改善有赖于在不同活动领域中充满自信的学习。信心主要源自自尊的建立,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积极影响在关注自我的时候会增加,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或达到某种标准时。自尊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可以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但是,自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特征,它与人类的其它特征相关联,例如独立性、创造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自尊与创造力的关系也较为紧密,自尊低的人更有可能遵守社会规范,但创造力不足,自尊高的人则往往会倾向于自己做决定,不循规蹈矩,更乐于挑战,创造力更强。自尊高的人往往拥有更多、更高的应付各类事件的能力,也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在一个或多个领域表现出高水平应对能力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自尊。提高体育素养具有提高信心和自尊的潜力,体育素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发掘自身身体潜能的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发展能力开拓了领域、提供了机会。

国际体育素养协会建议,可以通过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培养动机、信心和身体能力来提高终身体育参与。当前的一系列心理学理论都支持这种观点,包括自决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等。例如,自决理论明确了内在动机对发展自治能力的贡献,在体育教育方面,重要的是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并最大程度地创造支持自治的动机氛围,为任务学习的设置提供基本原理和逻辑性,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决策能力。自我效能感理论侧重于自信的培养,自信的增加可以产生诸多积极的效果,在体育教育中,积极鼓励和正面反馈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参与者而言更为重要。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会受到技术的纯熟度和社交关系模式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不仅会提高处理当前任务的信心,还会影响后继参与的决心。成就目标理论在理解和促进体育素养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不同的目标设置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结果有不同的影响。经典的成就动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任务导向型,即从任务掌握和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看待成功;另一种是表现导向型,即从与他人比较的角度来看待成功。任务导向型的成就动机与内在动机联系更为紧密,对持续体育参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以任务为导向,不仅可以促进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对学习体验的意义构建和理解。运用成就目标理论对于理解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成就动机和行为很重要。了解不同目标设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设计体育教育计划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创造积极的动机氛围,鼓励“追求成功型”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鼓励“避免失败型”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接受挑战。体育素养的理念强调了动机和信心的培养,这无疑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引。

3 体育素养理念对体育教育的启示

体育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巩固体育教育的学科地位做出了贡献。因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需要体育教育者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重视和参与终身体育活动所具备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力”。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体育教育应以任务为导向来促进学生对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力的掌握,包括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基本运动方法的掌握。以任务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机和信心,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应谨慎运用以表现为导向来实施体育教育,因为这种以自我关注为主,强调自我表现和与他人对比的方法,有时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以表现为导向的体育教育,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质有条件地选择运用。

其次,体育教育应为学生提供适合能力发展的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参与完成这些体育活动时感到有能力并获得成就感,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和信心,进而提高身体能力和运动能力。所提供的体育活动应有乐趣性,以便学生喜欢参与其中。体育活动所设定的目标应具有挑战性但必须确保可以实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最大努力。应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治权,让学生进行自我决策,以便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应让学生专注于体育活动的学习过程和努力,而不是专注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和能力,应多提供针对学生努力和进步的鼓励,根据努力和进步来评价学生,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

最后,通过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来巩固体育教育的学科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分步骤地进行。第一步,巩固体育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即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的教育。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的教育,重申了体育教育可以对广泛的教育目标做出贡献,但未能提供独特的教育价值。第二步,明确体育教育的主题,即体育教育是关于身体运动的教育。体育教育

的主题主要涉及围绕身体运动的一系列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例如生物力学、生理学和运动机能学等知识和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虽然这种定位仍然狭隘,但至少确保了体育教育独特教育价值的体现。第三步,凸显体育教育的价值,即体育教育是一种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旨在培养体育素养的教育[10]。提出体育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可以显著提升体育教育的价值,因为体育素养是一种促进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

4 结语

阐明体育教育具有的特有教育价值,是维护体育教育学科地位的关键,而体育素养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全面、深入地阐明体育教育具有的特有教育价值。体育素养理念的价值得到了哲学、人体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对体育教育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猜你喜欢
学科身体价值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超学科”来啦
我de身体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