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观视阈下剑文化时代价值探骊

2020-11-23 11:31
武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佩剑武术英雄

陈 希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剑是武术兵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被誉为“百兵之君”。剑是古代侠客行侠仗义的物质凭仗,更是彰显“侠”英雄豪气的 凭借。在春秋末期论剑、佩剑之风盛行,文人墨客论剑以示高雅,士吏佩剑象征身份,均势佩剑以彰军威,庶民佩剑以效 国法,当时佩剑论剑已超出其本身的物质范畴,上升到文化层面。在当代亦是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华民族 迈入新时代,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牢固基石,其所涵带的精神价值在新时期有其相应的表现形式,剑 亦然如此,为当代英雄在不同境遇下的优异表现做出卓越贡献。剑的精神对新时代文化传承活体在育德、修身、文化交流 与传播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英雄观的视域下予以探略,解释者赋予剑更加丰富、更具时代特征的内涵,其形式亦会有相应的嬗变,但其精神文化核心不会异变,始终是以期冀当代社会积 极向前,使社会和谐蔚然成风。

1 剑的历史溯源与象征意义

1.1 剑的历史溯源

剑在发轫于原始农耕时代,始为劳动生产器具,随原始氏族间因婚姻、领地问题而出现了原始战争,剑由劳动工具演变为 战争武器,加快了剑的衍化过程。剑的形制发生重大变化,现代我们将剑的外形定义为“剑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 面有刃的短兵器。”[1]剑是一种尖锐的武器,在旧石器时期尖状器物的出现,到新石器时期“尖状器已经分化为多种器具,如石刀、石匕首、石刺刀、石矛、石戈”[2]等器物,夏商周时期青铜兵器的出现剑的本体功能逐渐显现,从1965年陕西绥德县焉头村出土的商代青铜蛇头剑可以得知,剑在当时已经参与军事战争,并且由较短的匕首和较长的复合器械矛、戈 演变为长度适中的一体化武器。到“春秋战国时,剑才正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兵器,剑的击刺技术也才正真臻于成熟 ”,[3]出现了一大批历史名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句复合剑等,这一时期的剑与夏商时期的剑又有所差异,夏商之剑剑柄较长,剑身较细,然战国时期剑剑柄短,剑身宽且厚,亦有短剑,如鱼肠剑、秦夫人匕首,但其制作精良,便于藏匿与携带。春秋末期,佩剑论剑之风盛行,文人侠士都要佩剑与探讨剑理,甚者全民佩剑,《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其七年,百姓除带剑”。汉代击剑之术长盛不衰,“自天之至百官无不佩剑”,[4]隋唐五代也要佩剑,但是佩戴的剑由等级区别,剑的形制与材质也是区别身份的重要标志。宋元时期出现了十八般兵器排行,剑就一直在榜,从未掉落。今天的剑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有的学者推崇“为推进武术入奥,提高中国武术的标准化进程与全球适应性,武术器械作为武术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也责无旁贷地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革与尝试,”[5]相反的观点也不胜枚举,批判之声四方涌来,如吕艾文就言:“粗制滥造、低沉本的武术刀剑,在当今运动员严重俨然成为一种‘旧了便换,坏了便仍’的‘武术道具’。”[6]厘清剑的发展史,更好的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 剑的身份象征

剑作为一种符号,“伴随着历史的前进和传统文化的浸淫,它已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文化负载力的文化存在形式 ”[7],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解释者赋予不同的内涵,在隋唐时期剑就被予以身份象征的意义。如尚方宝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且剑的不同形态材质意味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在《隋书.礼仪志》中明确记载:“一品,玉具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 则象剑”。明确的指出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佩剑是不相同的。地位较高的人佩剑材质与剑的装饰自然要高人一等。文武分途后,出现了武士,他们是低级的贵族,或是已经没落的贵族,到了后期,武士大多来自与黎明百姓。他们学习武艺,拥有一定的才能,期冀跻身于上层社会,所以皆佩一柄好剑,用以与上层社会的士族发生来往,借人之势,作己之事,同时完成社会阶层的跨越。

2 剑的文化精神与当代英雄观的内在关系

2.1 英雄坎坷——铸剑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千锤百炼的坚忍不拔,是千难万险后的傲视群雄,是英雄的涅槃重生,是不畏坎坷的英雄气概。在考古中,我们发现了中国古代许多名剑,代表性之一如越王勾践剑,历经25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任然 “剑面如新,仿佛昨日才铸成一样”,[8]闪着寒光,16张白纸稍一用力就划破了,足以见其锋利异常。在如此长时间的氧化下,竟然不是锈迹斑斑,仍可吹毛断发,可以窥其当时工艺的精湛。然而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竟可以铸造出如此高水平的剑,可能的解释就只有铸剑师将千锤万击的铸剑精神溶于剑身之中了。铬工艺可以防止氧化,是现代工艺的新生儿,是在科学技术强盛的现代被萃取出来的技术。铬的提炼需要4000摄氏度的高温,这是古代难以企及的工艺条件,然而我国古代就拥有这鬼斧神工般的技艺,靠的是工匠精神,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对于当代人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高度的引领作用。英雄谓之为英雄,是由于英雄不怕千锤百炼,不惧艰难困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有工匠精神,做事上要求极致,不被现实条件所打到,英雄并非天生就是英雄,其也有一个历练的过程,要完成英雄的蜕变,需以烈火炼神、寒水淬心、万锤磨身方可成之。岳飞的武艺不是与生俱来的,冯子材不是天生的军事天才才可护关大捷,邓稼先不是神童下凡成就两弹元勋,王继才不是生而孤僻专为孤岛戍边,袁隆平不是纸上谈兵研发杂交水稻,这些人谁不是平凡人,他们只是做了自己邻域的守望者,才成就了英雄伟业。这也许就是铸剑精神对人格的影响,对英雄的铸造吧。

2.2 英雄禅境——砺剑精神

磨砺是剑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把好剑要经历粗磨、细磨、再到精磨,依次磨砺,直至平整光亮,脊线笔直,槽线标准,最后开刃的过程。”[9]磨剑还要配一个磨剑石,铸剑师用其对宝剑万般打磨方可所向披靡。虽然说起来铸剑好像易如反掌,但是就其磨剑一项就足以难倒大多数人。古语讲十年磨一剑,便是对磨剑的时间要求,这与佛家所讲的“入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要有平静的心境才能磨出平如镜、硬如铁的剑锋,铸剑工匠内心的禅境就决定了剑的锋芒与否。“禅”讲心性,将心融于自然,融于清澈的泉水,不染世俗的尘埃。内心的静噪反应与外便是对事物的处理方式的异同,或是宠辱不惊,或是患得患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亦能看出君子内心是不掺杂外物的。君子与英雄在人格与内心上是有所交融的,人格上“是道德的先觉者和践行者”,[10]心境上二者都以理想的人格与道德来规训内心。换言之,英雄的内心是平和的、不掺杂念的,是心无旁骛地对一件事的专注,这正是当下浮华社会所亟待的一抹轻灵。在大多数学者都在追求院士等级、文章发行量的科研领域,每年关于科研的文章不甚枚举。但正如屠呦呦所言,她是一个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文凭,没有留洋经历,没有科学院士头衔。但她脚踏实地,不求名利,潜心专注于困扰了人类病痛药物的研究,最终屠呦呦找到了青蒿素。老人家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也并没有心高气傲,仍然是原来的那个小老太太,仍然搞自己的研究。这就是英雄的内心——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淡薄名利,是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英雄视角。

2.3 英雄霸气——亮剑精神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遇见强悍对手敢于亮剑的精神体现。《亮剑》对其解释为“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11]英雄佩剑需勇于亮剑,此乃英雄侠客的气魄与胆识,是对己的信任,亦是对来敌的尊重。亮剑精神在当今作用也非同寻常。当今世界格局动荡不安,暗潮涌动,四面八方对我国虎视眈眈,我无心犯敌,敌人却刻意制造摩擦,唯有亮出宝剑彰显国威。面对四方威胁,我国一带一路带动沿路经济体快速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意识,亚太经合组织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2010国庆阅兵“东风”最新型高精尖系列武器的亮相,更是大国雄风的呈现。这不就是亮剑精神,不就是实力与底蕴的展现,民族精神的彰显吗。

2.4 英雄度量——回剑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英雄的气度不在于一剑封喉,而在于点到为止。古代剑客剑指十恶不赦之人,又不斩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弱者,突显了高尚的侠义精神。现代击剑项目也具有其回剑精神,即“所谓击中即停,”[12]是击剑运动武术 精神打典型呈现,它要求运动员在竞赛的过程中点到为止,尽量保证运动员双方的人身安全。这不正是武术人谦让的典范吗?收剑彰显的气度,不是咄咄逼人,是传统文化浸润下“礼让”品质的显现。宋代《西溪丛语》记载:“道人有诗云:‘烂 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13]英雄博大的胸怀与潇洒的气度就是在优势明显得以凸显时,对对手的尊重。一个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其成就也不会登峰造极。在当代,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的深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将于日本实现贸易货币直接互换,不会再过度的依赖于美元,这就是我国彰显大国风范,体现英雄气质的典例。迂回的环节和邻国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们忘记历史,而是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和谐发展为时代主题,促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把各股力量汇聚一起,共同面对全球经济的浪潮。

3 新时代剑的价值体现

3.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击剑练武能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14]辛弃疾失意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将剑与报国情怀相统一,寄情于剑。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把剑和山河并论。古时还有许多诗人将剑于爱国联系在一起,剑在战争前期作为征战的武器,是将士建功立业的象征。将剑看作是男人建功立业的符号,如李白一样,将剑是为破楼兰的利器,实质是为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怀。《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坤二人练剑为报效国家,闻鸡起舞,足以展现其爱国主义的坚定意志。古代文人武将以剑表其心,赋予了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的剑文化所倡导的爱国、侠义有异曲同工之妙。”[15]对当代的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有相当的启迪效用。

3.2 寓情于剑,寄托人文情怀

传统剑文化是武术文化的承载体之一,武术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母体,在千百年的滋润下不断丰富其内涵,使之成为现代文明的代名片。作为文化传承活体的社会主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传统儒家“人本”思想,以“尊重个体、强调个性化的思维方式。”[16]去感悟剑对社会主体的人文关怀,同时剑作为一个器物承载着人的情感。剑与人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蕴含的文化也是相互的结果。而文化终归要回到人的身上,这样的文化才会有传承的活力,才会推成出新。 人本情怀还应该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予情于剑,寄托个人的思想感情。《咏荆轲》中“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陶渊明借荆轲仗剑出京,为精忠报国而舍生取义的精神,以此来感叹自己未建军功,而且身处黑暗 政治统治之下的愤懑之情。《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杜甫在观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时回忆当初公孙大娘舞剑时的盛况,从一言一行可以探究公孙大娘在大唐盛世时舞剑的愉悦心情与一种身处家国盛世的骄傲。

3.3 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文化在随社会发展嬗变过程中,为适应新时代的内涵需求其形式会略有变化。不同时期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显现,如剑文化在古代价值效用凸显在“王者舞政治‘剑花’,人们以佩剑舞社会‘剑花’,同时,武术人利用自己的身体舞出新的技术性‘剑花’,大众持武术剑舞‘健康’的‘剑花’”。[17]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文化的利用层次自然 迥异,但这是剑文化在历史流变的进程中的应有之义,是文化传承的应变之法。现实生活中佩剑的情况寥寥可数,一般人们在活动锻炼时可能会佩戴剑。但是剑的现代文化含义并不是要求人们配剑出行,而是将剑的精神内涵“与艺术联系,与教育携手,与生活镶嵌,与健康交织,形成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开发空间的文化形态。”[18]对于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还要摒弃近代“师之长志以制夷”以西学为师的心态,要做到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放在同等平台平等对话,将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19]使得传统文化具有大众性与 普及性。 当然,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当代每个人自觉践行,方法途径各有不同,或融于体育,或结合生活,亦或者置于时代空间,然而无论形式如何,最终都应是积极做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践行者。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使传统具有时代特点,努力把传统的做成民族的、国家的、世界的,为传统文化的推广铺开一条广阔的道路。

4 结语

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子基因,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如何发挥好剑文化在当下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倡导英雄观的新时代背景下,探析传统文化中剑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从梳理剑的历史起源与时代象征,进而由英雄坎坷、英雄禅境、英雄霸气、英雄度量四个方面浅析剑文化与新时代英雄观的内在传承关系。从而剖析剑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剑文化相融与社会生活,从实处弘扬剑的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佩剑武术英雄
英雄犬
中华武术
Unsteady flow structures in centrifugal pump under two types of stall conditions *
Investigation of rotating stall for a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using various SGS models*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武术
我国男子佩剑运动员比赛中进攻技术统计分析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我有“佩剑”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