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审视

2020-11-23 12:3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机制体系

韩 杰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事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农村体育事业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紧密相连”。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明确提出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动力,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从时代背景与人民需要出发,以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实基础为依据,探究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而且对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改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提升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以研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主线,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分析,了解该方向的研究前沿,发展态势,结合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探索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发展路径选择。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矛盾也日趋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更高要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核心内涵是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抓手。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农村体育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题中应有之意。

3.1.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缓慢,缺乏长期稳定财政资金支持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完善的乡村基础体育设施为依托,以广大农村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作为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受国情影响,政府一直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主体。现阶段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从而无法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3.1.2 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作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体育设施发挥重要且基础的不可替代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健身权利的日渐重视,以年龄为特征的不同群体之间活动区域内人与人的场地矛盾,以区域为特征的地域健身利益之争,基础的体育资源配置呈现从政治中心往周围辐射递减的态势,有的偏远村庄几乎没有基础的健身设施,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均、匮乏一方面严重影响居民健身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无法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利于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说人民群众的健身诉求无法满足,身体健康权利无法得到满足,无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1.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缺乏专业体育指导员队伍

硬件设施是基础的物质条件,人才支持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组织服务体制机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运行,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供给对于体系至关重要,缺乏专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媲美专业化的设施,但是由于专业健身指导员队伍的缺乏,设施大量的闲置、废弃,无法发挥应有的健身功能,还有一些健身群众缺乏科学健身知识的指导,在盲目健身过程中由于错误的动作或者练习,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伤。近几年科学知识更新迅速,健身理念与方法日新月异,作为协作平台的重要支持,互联网作用不可替代,系统专业平台为健身发展提供软科学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是体系重要的分支部分,承担起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施功能。在日常的健身实践中,社团以自发形式为主,这样的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与基本的组织构成,无法承担起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缺乏成长的动力。

3.2 我国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中问题成因分析

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公共管理事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在我国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医疗公共卫生部门,三方协商构建综合管理部门,三方融合做到高效率综合设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政府部门为社会团体的组织运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社会团体基于方向的引导。

3.2.1 财政投入不均衡,自筹资金能力较弱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使资源在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基础服务均等化发展,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公共服务预算范畴,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现有供给模式,引入招标模式,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3.2.2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体育指导员缺失

推进体育社会团体建设水平,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软资源体系,作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培养了大量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人才,但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国健身指导员队伍缺乏的局面。究其原因如下:高校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教材老旧,实践教学经验缺失等原因无法胜任现实的指导工作,对于现有的农村体育体育指导员队伍存在基础专业缺失,队伍主要有农村热爱体育的村民,乡村教师等组成,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建构缺失,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功能无法发挥。在保证高校体育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招生的规模与力度,编制与现阶段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相需要的教材,增加社会实践力度与要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对于现有的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培训力度与规模,组织定期的专业知识更新与教育,保证具备专业的健身指导知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组织建设,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设“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开设网上课程,网上健身数据实时监测,建立农村居民体制网络监测机制,网上体育组织注册机制。推进体育社会团体建设水平,把体育社会团体建设纳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管理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完善社团准入机制,采取网上注册值,社团成员采取会员制,可以并列加入多个社团。社团采取基本管理制度,引入社团法人制度,对于社团基于适当的经济补贴维护社团的日常运行。

3.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对策

3.3.1 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国家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依托,将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写入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规划,将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等纳入规划发展序列。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针对乡村体育服务的现状,调查分析,制定符合各地区情况的公共体育发展战略。政府在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要突出服务的宗旨,加强规划和法律的制定,在战略的高度谋划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针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将制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从法律与政策层面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针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建议出台指导意见的形式,推动体育项目的发展。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制度,将农村社会指导员培养制度纳入师范生教育序列。

3.3.2 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欧美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本着借鉴吸收的原则,在吸收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学习西方先进社团团体运行机制,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团体的发展。

3.3.3 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实施路径选择应该基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共建共治共享符合农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要求是,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引导者起主导作用,社会在公共服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农村体育建设的中坚力量。新一轮的政府改革就是在政府放管服方面下文章。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转移到团体与组织构建的管理机构手中,政府当好守夜人的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建立共享的社会氛围,对于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场地资源,各种器械设施,要建立共享机制,人员共享机制,团体共享机制,在共享中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这样一方面活跃了农村体育事业,降低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成本。促进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3.3.4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借鉴各地成功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借鉴经验,制定发展的范本,供各地在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时借鉴。针对现有的体系进行系统化审视,改变不符合发展规律的部分,使其适应当地的发展现实。针对农村体育公共发展态势好的地区,总结经验,加强与落后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不平衡现象的改善。

3.3.5 建立评价与考核机制

在政府职能转型的当下,在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的眼前,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发展的现实,政府的资金使用的情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的落地情况等,都需要严格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在共建公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由于涉及政府、企业、人民的多重利益,社会影响面大,对于服务供给的结果人民与社会的关注度高,所以需要评价机制的约束。评价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我国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其他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4 结束语

公共服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潮流之中,促进各项事业的均衡、全面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在政府职能转型升级的当下,促进社会治理体系朝着共建公治共享的方向发展。农村振兴战略的大势之下,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财政供给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社团管理机制、以及市场化的准入,都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模板,对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引入评价与考核机制,保证农村管理工作的公平,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机制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皮革机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