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三重视角下的“守桥”战

2020-11-23 01:41王睿小可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战争片玻璃片过桥

王睿 小可

截至10月27日,上演5天票房突破4亿元的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金刚川》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1953年的夏天,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进入了白热化的关键阶段。我方志愿军大部队接到命令,7月13日凌晨5点前必须全部过桥奔赴金城战场,集中力量发动进攻。而这场战役最大的困难就是通过一条河——金刚川,唯一办法是修桥、过桥。令美军震惊的是,这似乎是一架永远也炸不毁的木桥——每炸一次,工兵都能迅速修好,37米长的桥,几炸几修。

据统计,为了炸毁这座木桥,敌军总共从空中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发射炮弹超过2500枚。

本片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分别拍摄,但要做到三元归一,对全片的风格和气质,必须拿捏得死死的。

跟《八佰》守四行仓库有点像,《金刚川》是守一座桥,故事切入与场景体现都非常集中。立足于“炸桥、修桥、守桥、过桥”这件事,整部影片分为四个篇章:士兵、对手、高炮班、桥。有三个视角:地上的步兵(士兵篇),天上的美军(对手篇),玉米地里的两个炮位(高炮班篇)。

这种叙事手法在国内战争片中并不常见,但曾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多个奖项的战争片《敦刻尔克》正是这种手法:以步兵部分、海军部分和空军部分三个视角来讲述历史事件。

因此,在《金刚川》中,多角度叙事的手法讲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却层层递进,通过细节的逐层完善。每一个视角段落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片,上面只写一笔,只有把三个玻璃片摞在一起,才能看出写的是什么字。

电影中加入敌军视角并不常见,这种基于客观的尝试并无不可。比如美国空军飞行员希尔这个角色,会因为志愿军一次次把桥修好感到惊叹和气愤,会因为队友的死去而脱离指挥私自行动。当凌空的轰炸机和地上的高射炮正面开打,孰强孰弱,谁生谁死?一切都是未知。

电影过于逼真的惨烈画面,会让观众贴面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如果心脏不好,还真不一定适合看这部电影。影片大量高饱和油画质感的空镜头,展示了金刚川在非战时的静谧与生机,以及战后的溢出屏幕的焦糊味。越是唯美,越是惨烈。

而影片最后雕塑感的一镜到底,为战争增添了一份历史沧桑感。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中国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像雕塑一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今日的和平年代。电影制作周期只有2个多月,过于紧张的时间,大量的特效,让电影的常规线性叙事变得难上加难。因此,分篇章、换视角的手法,是为了更好地让观众看清整个历史事件。事实上,四个篇章结束后,战场更具全貌,战士更加立体,感情更加鲜明。但是,这种叙事手法的呈现,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普通观众,简言之,有的人能看得更明白,有的人脑子更乱了。

战争片叙事结构的新突破——这是一部從中国视角出发的“抗美援朝”战争片,打破以往战争题材线性叙事结构,改而从普通士兵们的微观视角出发,再加入了对手的视角,两者相辅相成,呈现了一个真实悲壮的“炸毁——重建”战争场面,更能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 (据“湘遇”微信公众号 )

猜你喜欢
战争片玻璃片过桥
耍帅失败
让冰花从手中绽放
战争的女性书写
黑夜过桥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过桥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过桥
黑夜过桥
玻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