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帮扶是脱贫成功的关键

2020-11-23 02:03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滩区县域贫困人口

杨秋意

黄沙地里结出香甜的蜜瓜,挡风沙的泡桐奏出美妙的琴音,一座座蔬菜大棚里结出丰收的硕果,曾经黄沙漫地贫瘠的黄河滩区,如今成了创造财富的富饶热土。

穿着红马甲的科技特派员奔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帮带贫困群众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一个个省市县驻村第一书记怀着火热的心来了,尽己所能帮着村民致富,改善农村环境,帮带村“两委”班子走上正轨;在外事业有成的乡贤返乡创业,勇挑村委重担,用企业家的眼光经营村子……聚合起全社会的力量帮扶起一个个贫困的村子,激发出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帮扶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将贫困村庄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红色引擎”,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起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密切干群关系,增进农户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外部政策扶持,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内生动力成长,使之具有“造血”功能,进而实现稳定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在走访的各地,我们发现各地县委、县政府对内生动力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解与认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提高干部隊伍的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鲜活局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发挥好基层各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众志成城,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突出优势所在。驻村干部通过精准帮扶,看到了贫困人口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增进了对自身工作价值、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的自信,也进一步激发了干劲,干部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稳步改善,干群关系也进一步融洽。

驻村书记与科技特派员对产业发展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产业是发展之基,产业体系是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节点。一方面,围绕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另一方面,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潜在的生产要素得以激活,结合技术创新的手段,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和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沿黄县域一是能够坚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有效参与,促进其脱贫增收。二是产业布局能够契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禀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三是产业体系发展符合优化与完善的一般规律。这为实现强县与富民的统一、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兰考在深入研究经济形势和深耕地方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摒弃盲目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蜜瓜产业、制琴产业、构树饲料产业,有效破解了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命题,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封丘县以滩区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目标全面统筹建设小城镇,形成产业带动可就业。两个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县域产业链条更加完整,竞争力稳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在有效保护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猜你喜欢
滩区县域贫困人口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