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化教育

2020-11-23 01:55李云
科技资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李云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越发注重思政教育,这就说明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程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培养出使用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是高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涉及学生数量众多,专业涵盖范围较广,在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既有显著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独特资源,为思政化教育的融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该文围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分析大学语文课程融入思政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  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0(a)-0117-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curriculum education to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mode.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ho use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 Chine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fer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prea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convey literary details. It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covers a wide range of major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morality and values. Although college Chine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wo different disciplines, which are not on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college Chinese courses have unique resources, which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us, it can imperceptibly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n an all-round way. Focusing on the contents of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cour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ll-round development

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思政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加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各大高校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获取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人格修养及语文能力,不仅涵盖了思维发展、语言建构,还包括了文化传承、审美创造等内容,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审美性特点,将思政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

1  应用模块教学,贯穿思政教育

大学语文属于语言基础课程,是连接不同思想和信息传递的“桥梁”,具有应用性及工具性特点,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课程体系不仅是语言知识,更多的是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要考虑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模块教学指的就是将知识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其知识既有分散性特点,又具有整体性特点,通过不同模块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各种思想,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例如讲授“弘扬民本思想”时,由于语文学科的意识形态属于人文类课程,涵盖了大量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将思政教育特色较为鲜明的文章归纳在一起进行模块教学,如《卖花声·怀古》《孔孟语录》《把心交给读者》及《又呈吴郎》整合至统一模块,其中《卖花声·怀古》表达了对劳苦大众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孔孟语录》侧重对社会和谐的论述,强调以民为本;《把心交给读者》提及了作者对广大读者的解读,是一颗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的心。

2  结合生活实际,落实思政理念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人物的感受及認可较为深刻,对部分经典人物充满了崇拜,且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典范作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度较高,配合教师的思政教育引导,可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大部分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可将语文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素养融入生活体验与实践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3]。

例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将其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将《听听那冷雨》《燕歌行》《茶馆》纳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查询和集体讨论,了解爱国主义思想。其中《燕歌行》描述了战争的成败与得失,对保卫国家而牺牲的普通士兵进行赞扬,由此教师可引入中国消防战士、边防战士的典型例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听听那冷雨》这一文章,作者站在游子的角度,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以上文学作品时,适当提问:“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性爱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钓鱼岛事件爆发后,大量国民打砸日本产品,台湾问题中大量的国民叫嚣着“开战”等事件,这样学生就能切身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并进一步明确正确的爱国观念和行为,学会理性爱国[4]。

3  选取优质内容,塑造理想人格

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的主力军,其人格发展对国家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人格操守薄弱、道德素养粗浅等问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与传统思政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其目的性更为明显,带给学生最直观的外在形式就是文化的熏陶,这体现出了隐形德育的显性化。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于大学语文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一些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其内容更为形象直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由于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较为繁杂,教师需精心选择,选取其中的优质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进而塑造出理想人格[5]。

例如教学《论语·侍坐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短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一课,促使学生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孔子课堂自由、轻松的讨论式学习情景,再结合个人实际,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志向追求等,借助情景表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志向教育,于经典当中获取到人生志向的启迪,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新时代青年。

再以理想人格的建立为例,教师可选取《诗经·蓼莪》《道德经》《离骚》等文章,让学生阅读、理解文章,了解过去无数的文人志士均在塑造自身理想人格,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且表现出了坚定、执着与不屈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了解、收集中华儿女的一些感人事迹,并于课堂中选取代表性的事迹进行阐述,让学生对人格塑造产生新的见解,增强其认知程度,促使学生塑造理想人格[6]。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是一门多元化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有着辅助作用,且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化教育,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坚持思想政治的渗透式教育,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优质资源,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探[J].汉字文化,2019(12):17-18.

[2] 左川凤.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策略探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3):7-10.

[3] 荆丽敏.探究“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3):112-113.

[4] 施发笔.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34(5):114-118.

[5] 谭军.关联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 文智辉.深度学习理念导向下大学语文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