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

2020-11-24 13:53马晓强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青少年

马晓强

(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实验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以下简称青奥会)是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创办的,分为冬季青奥会和夏季青奥会2种,赛事每4年举办1届。首届夏季青奥会举办的时间是2010年8月14日—26日,承办国家是新加坡;首届冬季青奥会举办时间是2012年1月13日—22日,承办国是奥地利。我国在2014年承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奥会,承办城市为南京。2018年,在阿根廷举办的第三届青奥会上,中国共组织了82 名运动员参加,在24个大项102个小项角逐中收获21 金、10 银、9 铜。

1 青奥会创办的意义

青奥会是专门为青少年所举办的一项综合性运动会,吸引着全球优秀青少年,通过赛事的参与将青少年的青春活力以及动感展示给更多的人观看,激发了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奥林匹克运动中。青奥会的开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让各种等级的运动员,特别是其中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更好地展现出运动的美感,让社会中的青少年可以模仿一些高超的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精神。青奥会的开展,使青少年更具运动的理念,对奥林匹克精神也有更深刻的认识,让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不断增强。此外,青少年在观赏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将体育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青奥会的举办,不仅为世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而且也实现了各国文化的有效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体育锻炼。通过青奥会,世界各国青少年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这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

2 青奥会的教育价值

奥林匹克主义指出,人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运动。体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改造的特殊功能。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将其与教育进行结合,并重视与文化的联系。从体育赛事的层面来说,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了教育及文化的双重功能。青奥会结合体育运动、教育文化的方式主要有2种。(1)直接将运动与教育、文化进行结合。(2)间接将运动与教育、文化进行结合。其主要是通过运动赛事本身的影响力,对赛事以外的人进行文化及教育方面的影响。直接将青奥会与教育、文化进行结合是最好的,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能真正参与青奥会的人却是非常少的。因此,采用间接的方式是最为合适的。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增强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直接结合的重要实践,它不仅能吸引有竞技天赋的青少年参与,同时也可对关注青奥会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无论是直接教育还是间接教育,青奥会都加强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健全了奥林匹克教育制度。

3 青奥会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策略

我国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不高,尤其在耐力、体力、爆发力等指标上存在下滑趋势。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竞技赛场上所取得骄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弱、身体超重及视力下降”等问题亟须解决。虽然大部分青少年对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兴趣,但是每周的锻炼时间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表现在青少年学校课业压力大,家长和社会的唯分数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另外,体育公共场地及设施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阻碍了我国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以青奥会为切入点,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对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树立与青奥会同步发展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理念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已开始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但是整体来看青少年体育教育还处于边缘化。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应试教育观念导致青少年体育教育处于弱化的地位。青奥会的出现,能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教育进行融合,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方向。

为此,学校要最大化地发挥原有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的功能与作用,根据适用性原则对其进行改造,进而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在保证最大化地发挥出原有体育设施的功能与作用之外加大开放与拓展,为青少年提供更好、更优的锻炼服务。在推进青奥会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结合上,要将节俭朴素的办会精神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使其同步。通过日常体育教育活动和课后体育锻炼树立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让青少年真正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魅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对其未来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2 基于青奥会项目设计与优化青少年体育教学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功能和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能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要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奥会秉持的奥林匹克精神会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学校应基于青奥会的比赛项目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设计与优化。在青奥会项目中,如游泳、田径、羽毛球、篮球、足球、体操等都是学校常见的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内容可根据青奥会的比赛要求加以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青少年课堂参与度。而其他项目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如自行车、手球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对技术动作难度的降低、场地器材的变化等提高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另外,学校可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青奥会相结合,对青少年提出锻炼的具体要求。例如,体育教师可规定青少年每天锻炼1 次,强化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青奥会与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同步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范围地渗透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在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下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多开展“青奥进校园”“青奥进课堂”等系列科普活动,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有效地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意识。

3.3 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体育教育联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除学校外,还需要家庭和社会体育教育资源的介入。长期应试教育对家长和社会的影响是长久的,提高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合行动。

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承担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的重任,而家庭和社会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强化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活动。例如,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学校对家长和社会人员进行体育教育知识的培训,宣传奥林匹克精神,让社会人员和家长均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全面体育教育的氛围。

3.4 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场馆的辐射功能与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也得了较高的重视,相关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整体上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还无法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发展需求,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没有能力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这些都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阻碍。另外,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场馆)没有实现对外开放,场地器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相关主管部门要主导政策制定与实施,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场馆的辐射功能和作用,满足青少年对体育场地和设置的需求。

4 结 语

青奥会不仅可吸引更多有竞技天赋的青年参与,同时也可对关注青奥会的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能养成健康的运动品质。基于青奥会,在提高青少年体育教育有效性上,要突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渗透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动作用,要立足所拥有的体育设施,加大对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场地器材的功能优化。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刻不容缓且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南京青奥会掠影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