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思考①

2020-11-24 16:07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体质体育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1 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度较低,不仅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还极易导致学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通过发展体育文化,为体育课程教学注入新生机和活力,增添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释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强身健体、锻炼益智

体育文化的发展状态是民族精神和民众体魄的直接反应。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习得体育技能,强化体质是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但目前,由于过度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体能的培养,导致学生肢体虽然得到了舒展,但训练始未能落实到实处,而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强化体育事业,以期通过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体育文化”精神,在规则和情节设置上侧重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此在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学生自身益智,进而为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师生关系紧张是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面临的突出挑战,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样性的,因此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不仅为达成现阶段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化”的影响力,还能让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拉近彼此的关系和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由此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1.4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习惯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新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但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难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更极易导致学生抗拒心理的产生,给学生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大学生体质状况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当今时势下,体育事业已成为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振兴的象征,是国家和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为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将“发展体育文化”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终点内容,在强化学生认知的同时,让学生自觉自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自我约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2.1 在身体形态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身高、体重及BMI指数是评价一个人身体形态、综合发育水平所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指标因素包含其自身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而这些数据正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大学生营养过剩问题也随之逐年提高,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活动,进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肥胖率过高的现象。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发现,导致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我作息不规律而引起的,主要体现在作息习惯、生活饮食习惯、锻炼运动习惯、良火健康意识养成习惯等,同时还与部分大学生的家庭遗传因素有关。

2.2 在身体机能方面发展的欠缺

肺活量指数的高低是检验大学生身体机能是否良好的重要参数,肺活量指数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身体机能及身体状况是否优良。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当代大学生运动量的增加,将就于大学生之前的肺活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所呈现的肺活量指数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发展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

2.3 在身体素质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大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是由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许多重要的素质决定的。据相关监测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许多重要的身体素质因素指标呈现出全面下滑的结果。因此可以得知,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发展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3 新形势下发展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策略

3.1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当前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自身对“体育文化”认同度和理解度的高低,在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自身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素质拓展训练”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教育工作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在进行课程教学训练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案,规避学生对体育课程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产生的同时,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为从根本上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在现阶段大力发展体育文化的同时,各高校还需加快师资队伍的构建,即通过加快体育教师配备、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及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增强高校基础能力的同时,满足当下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3.2 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应用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多样性,“体育文化发展”作为国家一项长期发展规划,为从根本上加快推进发展进程,教师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在全面了解本校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规划,以期在为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众多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运动场所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确保健康测试作业的有效落实,并通过学校自测、教育部门审核、社会监督等方式,保证测试作业有序开展的同时,提高教育机构的体育工作实效,为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3.3 坚持“全面发展”,整合学校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各界高度关注,而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思维拓展和个性化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体育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把“体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秉承“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运用身体力行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育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结语

当前,在我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是积极响应国家教学改革号召所做出的重要教学部署,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体质体育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