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2020-11-24 17:41金塔县教育局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节选自读物

金塔县教育局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虽然重要,但从现实状况来看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家长认识不足、教师缺乏引导、课外阅读资源不够便利、社会环境缺乏阅读氛围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认为除了家长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营造读书氛围,让阅读融入学生生活外,作为学校语文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幼儿或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绘本、卡通类和童话类图书为起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名人传记类、历史类、军事类、科学类书籍为起点。总体来说,书籍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必要时可以把有趣和好玩放在第一位。学生刚开始读书要尽量推荐篇幅短、他们感兴趣的书,阅读内容一定要通俗易懂,因为篇幅过长、故事情节少,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阅读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引导学生讲述书中的情节,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得到培养,生活情趣才能得到提升。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坚持组织课前故事会、好词好句分享、好书推荐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1.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读书法。首先需要浏览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求得一个大致了解。提问是在浏览的基础上,针对各章节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使阅读有目的和兴趣。阅读是带着问题深入全文,达到理解的目的。复述是背诵或复述书中内容,加深印象。复习是重复阅读内容,做某些练习,解答问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效果。

2.精读与泛读。学生课外读物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精读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认真研究,独立思考,对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要逐词、逐句、逐段反复诵读,要深入分析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修辞以及写作方法等内容。精读的文章最好是与语文教材有关的文章或有点评、批注的作品,文章篇幅也不宜太长。泛读又称“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的读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获取知识,泛读只追求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注重字词和句段的揣摩。

三、帮助学生精选读物

健康的课外读物包含丰富的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内容,阅读这些书籍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知识量大、语言文字规范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1.围绕教材选择读物。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儒林外史》《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节选自《水浒》等等。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了《出塞》《鹿柴》等唐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类文章,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在课堂上学习节选内容时,可及时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原著,从而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

2.分年龄段选择读物。由于学生年龄、理解程度、知识程度等存在差异,在选择读物时应分别对待。例如,小学低年级可选择带拼音、图画多、文字少的故事类和寓言类读物;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可选择历史类、科普类、文学类读物,或是复杂一些的小说、诗歌或戏剧剧本等。

四、制订指导和检查计划

课外阅读既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纳入个人教学计划和教研工作,根据大纲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安排,其中对课外阅读活动的时间和方式、推荐书目、配合学校活动安排的课外读物内容、学生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的定期分析等都应该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定期检查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进度、水平情况,并加以记载,可以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改写、缩写、扩写、仿写阅读内容,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小结,肯定成绩,介绍经验,并定期开展“读书标兵”“阅读小明星”等评选活动,从此激励学生多读书。

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语文教学发展至今,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普通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更应重视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节选自读物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十月
名家写夏天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