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2020-11-24 19:20赵延梅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误区多媒体教学电脑

刘 洪 赵延梅

(1.青海省门源县泉口镇寄宿制小学 青海 门源 810300)(2.青海省门源县第二小学 青海 门源 810300)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数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和跨越时空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误区之一: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忽视教学目的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它的精髓是简单明了,能呈现实质性的东西。但有的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制作课件,但一些课件成了表面精彩纷呈、但内容空泛。不注意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体现。如:有些教师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好玩”的课件,恰恰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误区之二:文字过量和内容无力

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所授内容,于是在制作时就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统统加入课件中,这样,教师上课时为了展示完所有内容,操作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消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处理和理解。一个过程尚未看完,一个重点尚未记下来,就得马上转入下一个环节。如一位教师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时就两个例题,例一是让学生学会用转化法解决实际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例二是用分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本身这两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后面的图形阴影求解习题等。内容多而且排列紧密,内容博杂且繁芜。结果,一节课慌慌张张,勉强讲完,但还有很多内容没讲清,比如对一些图形阴影求解的注意事项,解决的策略如何寻找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感觉像是贪吃多了一样,消化不良。这只能是“囫囵吞枣,外华内空”,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

误区之三: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使用于电脑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还只是在改变教师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电脑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学的。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教师讲课时已提前制定好的。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多媒体基本上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鼠到“同学们再见”为止,只是按照预定好的程序“一一播放”,按部就班。其结果是充当教科书.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教学内容都输入电脑,如数学课教学中例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考方法全由电脑代替,这不是充当了教科书的角色吗?还有是明明这个环节学生掌握得很快,很好,但教师上课时仍按制作一步步地详细讲解,明明那个环节学生未听懂,但课件上内容少,就赶紧跳过;再有,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本来学生答得答案是正确的,但跟课件的答案不一样,教师仍要把学生们引导并固定在课件的答案上。例如有位教师在上《扇形统计图》一课时,提出“什么情况下用扇形统计图?”这一问题,同学们回答出了当用百分数表示时用、部分数据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时用等猜想,十分精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位同学提出了课件上没有的猜想:“不能具体看出某一数据详细情况时用扇形统计图”,但教师却奏响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把答案归结到课件上早已准备好的猜想。像这位老师的做法只能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象这样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点击后出现的页面中,不可更改,小组讨论也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这个流程,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圈,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来。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是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被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这和新课程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提倡个性发展”等目标是相悖的。

误区之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味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有的教师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

误区之五、主次颠倒,多媒体使用时机把握不当

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就如一首歌,要讲究起承转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使用时机把握不当,常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介绍次要之处,还播放一些无关的视频。而对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只能是一带而过,一课下来,学生好似看了一场电影,对书上的内容仍存有疑惑。我们教师必须明确,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热情,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疑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注意应用的合理性、数学性,适时、适度。

猜你喜欢
误区多媒体教学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创新思考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电脑子变学霸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