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发展的探讨

2020-11-24 19:20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课程

邱 文

(广西钟山县清塘镇英家中学 广西 贺州 54261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初中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此时所接受的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综合实践课程既是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当下综合实践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初中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对课程的指导、资源开发方面有些不足,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实践活动内容空泛、缺乏有效性。只有强化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彰显活动特色、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才能确保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结合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活动。综合实践课程为各项实际问题和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社会问题、生活实际问题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知识和生活经验上的优势,对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走出课本,体验生活。

2.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综合实践课程不够重视。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教师自然也就习惯了灌输理论知识,尤其对于初中教师而言,更是以提升学生的中考成绩为第一要务。很多初中教师都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只是学生学习之余的课下活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重视综合实践课程,不认同实践活动价值的观念是综合实践课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2.2 缺乏有效指导。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以往都是分科教学,初中教师大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了解太少,没有明确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主题、互动环节、课后延伸等活动要素上产生较多问题[1]。还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指导教师的责任,在实践教学中敷衍塞责,不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没有特色,无法体现实践课程的价值。

2.3 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综合实践课程重在实践,需要多方面资源作为支撑。但当前,很多初级中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有明显不足。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不重视,没有着力去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再加上综合实践课程是全员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较难管理,又没有配备教师职称,有些教师不愿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又缺少相应的调查、研究,没有引发学生兴趣的话题作为活动主题,还有硬件投入上的不足,致使综合实践课程发展受阻。

2.4 活动过于形式化。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把综合实践课程当作单纯的一门学科来看待,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在实践活动的策划中,也过于注重表面效果,套用原有方案而不符合自身需求,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内容空洞,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活动成效。

2.5 评价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校在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成果评价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健全的评价制度,不能很好地监督活动过程,对学生和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这极大地降低了师生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影响极大。

3.开展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策略

3.1 深化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当深化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使教师对开设课程的背景、课程特色及开展办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强调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改变重中考、轻实践的功利思想。具体而言,可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的学习,通过专家培训讲座、专题讨论、交流考察等方式深化综合实践课程理念。还应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开展。

3.2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活动内容。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所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这就意味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需要将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所选择的课题既要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也要与生活相关,可将环境、安全、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使活动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除了加强实践用具、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之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并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比如进行春游活动,领略自然风光,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对民生民情的关注度。还要充分开发教师资源,可安排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课程特点对活动进行设计,广纳教师对活动环节、活动形式及内容的意见,教师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3.3 彰显课程特色,强调有效指导。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灵活利用活动时间,可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上应适当开放些,以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交流合作中拓展知识,锻炼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比如以“保护水资源”、“探访家乡名人”等作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限定时间、灵活开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张弛无度,反而更强调教师对活动环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只有教师始终坚守责任,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保证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活动的意义。

3.4 重视实践过程,完善评价机制。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机制建设应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保障评价的公平性[3]。要综合考虑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要注重实践课程的成果,可以师生互评形式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保障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化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活动内容、彰显课程特色,强调有效指导、重视实践过程,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