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

2020-11-24 19:20曾晓军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爷爷情境探究

曾晓军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中心学校 四川 内江 641000)

1.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境教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需要在课堂中构建一个适合的学习情境,通过丰富立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更深层地认识语文学科,凸显语文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因此,为实现情境教学的高效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

1.1 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教学互动,并且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思想不够成熟,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于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关语文的具体事例融入到教学素材中,并且向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意识。例如:在讲解《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围绕鲸吃东西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且在学生讨论当中,教师适当地给予提示,比如:“鲸在吃东西时,会不会与其他动物不太一样,鲸体积比较庞大,所以吃起东西来就会非常的壮观,很快联想到鲸吃东西时为鲸吞。”学生之前还在争论中,当听到教师的提示后,立马对新的词汇产生兴趣,调动了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1.2 熟知学生认知程度,提出对应的问题。小学对于某件事物产生既定认知时,如果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析,给予学生适当的认知冲突,扭转学生学习状态,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他们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爷爷的黄豆》这篇阅读文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写文章的用意,之后提出对应的问题,如: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珍贵,那么爷爷给我的财富具体是什么?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怎样的想法呢?其实爷爷给予我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具体表达爷爷的精神品质和人生经验深深地影响着我。许多学生听完老师的解释之后,发现与自身的认知产生了冲突,纷纷拿起书本,在课本上找出原因。所以,发现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3 通过故事情境,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学习特征,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精心设计语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提高学习意识进行阅读。比如在《三袋麦子》文章讲解时,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文章的内容,并且用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熟知文章的句子结构,如:句子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在人物描写中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都有哪些变化,文章有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表示出来等等。文章中讲述了土地爷爷分给三个伙伴一袋麦子,但他们在接受土地爷爷麦子之后又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那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试想,这三个伙伴在一年后会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通过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大概,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对结局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2.设计关联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引导

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问题的引导和串联,让学生一步步地理解和学习,从而掌握核心内容。如果教师依然循规蹈矩,不加创新的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很难提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中,必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启发。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确保语文问题的概括性和拓展性。并且在提问题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当学生能力较强时,可适当地提升问题的难度,加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任务在其中,使得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而当学生能力较弱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其实每一个问题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就能够学习更深层的内容,掌握更多学习技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另外在问题设计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以及问题提出的可实践性,进行正确的补充和调整,使得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还需要仔细地研读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在目标确立之前,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引导思考和探究,与此同时,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首先要提出关键问题,比如人物、特征、动作描写、好词好句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熟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策略。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一步步成长,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爷爷情境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冬爷爷
站着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爷爷说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