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并入中心校后衍生问题的观察及探究

2020-11-24 20:42武威市凉州区永昌九年制学校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心校教学点探究

○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九年制学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城区学校来说还存在办学条件较差、生源流失严重、师资力量薄弱等严重阻碍农村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为了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使师资力量优势互补,农村教学点合并入中心校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观察所在学校的合并班级,笔者发现大部分孩子从村教学点到九年制中心校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不自信、不求上进、缺乏合作交流及创新意识,笔者通过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探索到了一些改进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合并班级学生状态表现

笔者所在班级有33名学生,分别来自7个不同的教学点,留守儿童有一半多,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老师费尽心思,也看不到他们眼中的“星星”。主要体现如下。

1.缺乏主动上进意识。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合并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个问题,老师要重复提问好几遍,才能进入课堂思考状态。有的学生需老师反复指名提醒思想才会集中,当老师指名提问某个学生时,其它学生不倾听,也不思考,更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旦脱离了教师的视线,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1]。部分学生课后抄袭作业,应付检查,进行测试时,不负责任胡乱做题,不验算,不会检查纠错。学段成绩检测后,低成绩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和家长交流,家长也不过问学生。从家长的问卷调查来看,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不足30%,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2.缺乏合作探究意识。发现问题,和同学老师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答案或寻找得到答案的途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笔者所在班级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等待着老师交代“做什么”“怎么做”,遇到问题等着老师讲授,没有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把思维火花共享的意识。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笔者把33位同学分成4个小组,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用绳子、尺子、不同的硬币,先测量硬币的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3]。结果,没有带全学具的同学一直在观望,带全了学具的同学独自操作,结果误差很大。由于没有负责记录的同学,最后计算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只能精确到整数。探究任务完成的不好,究其原因,小组内没有合作、探究,老师的合作任务成了优等生的“独角戏”,学困生的“避风港”。

3.缺乏交流创新意识。“与同伴交流一次,往往比自己闷头学习更能启发心智”,创新的火花必定是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班上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变通,和同学交流也难以协调,在面对我发出的交流信号时,或胆怯,或害羞,大多持逃避态度。我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我想通过和学生的和谐交流,帮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知道圆的周长如何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中,我设置的情景导入是:一棵树,我们如何知道树杆的截面直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个,但我班的学生在看到这个实际的问题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我问道:“可以把树杆锯断测量吗?”“可以用绳子量出树杆一周的周长吗?”学生才明白过来,原来数学知识可以这样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在创新学习方面,学生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4.缺乏自信表现意识。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4],自信的孩子爱表现。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爱好,和对他们的期待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介绍自己。一番动员之后,只好按座位顺序指名让他们逐个介绍。33位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就再也没有第二句话,全班有自信表现意识的孩子寥寥无几。接下来的教学中,发现我班有不少优秀的孩子,但课堂气氛还是异常沉闷,课堂讨论环节发言的始终是那一两个同学,学生对中心校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很少回应,不愿意尝试教学过程中的简单表演,一部分学生拒绝说话和表达,只愿意做被动接受者。看来,一个活跃的课堂,需要更多爱表现的学生,还得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

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村教学点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笔者所在班33名学生大多来自村教学点,之前一至五年级班额8—12人不等,这样的村教学点,一是因为政府投入的硬件设备有限,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施不足,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沿袭陈旧的学习方法。二是因为教学点青年教师少,大都是的本村老教师,这些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与青年教师相比,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忽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育。三是因为村教学点小班教学中学生数量少,难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几名同学几乎没有被赶超的压力,所以容易沾沾自喜;成绩差的同学没有近距离赶超的目标,索性破罐子破摔了。正向刺激较少,学生长期缺乏学习动力。四是由于村教学点学生少,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少,学生从小缺乏表现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都羞于表现自己,失去了表现自己的自信与勇气。

2.中心校寄宿对学生的影响。六年级合并入中心学校后,有许多学生因路途遥远,需要在中心学校寄宿。笔者所代的班有20名学生寄宿,孩子住校,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初次长时间离开家庭,脱离父母的视线,学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安全感。部分学生周末回家也见不到远在外地的父母,学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困惑心理也得不到及时疏解,长此以往,性格外向的孩子内向了,内向的孩子有了抑郁的倾向,在学习上表现为自制力差,对学习失去兴趣,破罐子破摔。学生寄宿后,生活和学习上一下子没有了父母的安排,需要自己规划时间,安排生活和学习,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作业。

3.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孩子六年级住校了,许多年轻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自己去城市打工赚钱了[5]。忙于生计的父母,难免疏于关注孩子的成绩,疏于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疏于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康,没有时间和孩子谈心交流,更谈不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是用给孩子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亏欠。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反而形成得到任何东西都很容易,没有必要辛苦学习的享乐思想。爷爷奶奶更是对孩子一味地溺爱迁就,养成孩子依赖消极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上表现为气馁、依赖,不努力,不上进,遇到问题逃避。

三、改善现状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对适应能力强的学生顺势拔高,让他们成为新班级的新榜样,在班委会中让他们担任职务,和老师一起建设团结、上进、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带动其他同学尽快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对适应能力差的同学和风细雨、循循善诱,配合学校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顺利度过合并班级后的缓冲期;对学习习惯差、无理、蛮横的同学见面立威,让他们明白在新环境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塑造全新的自己。

2.搭建交流平台,激励表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心校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施、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方法面面,课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课堂会更开放,更活跃。在教学点的学习中养成不主动学习习惯的学生,要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搭建和谐的师生交流平台,利用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教师细心发现学生的每一个新转变、新思想,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在新环境中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3.开展主题活动,扬长避短。开展“自信向上、感恩父母、坚强乐观”等方面的主题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大孩子们的优点,展示他们在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教给他们“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人生哲理,或连线部分孩子父母,让孩子看一看外出工作父母的真实生活场景,听一听父母对自己的殷殷期望,挖掘家长中乐观向上的典型,让学生讲一讲“爸爸妈妈的故事”,引导孩子认识父母外出工作的苦衷和不容易,激励学生自律自强,好好学习,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

总之,农村教学点学生合并入镇中心学校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中心学校的老师更多地关注精神和情感在教学中的分量,用师爱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化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培养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形成坚强、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孩子、学校以及我们农村教育的明天将会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中心校教学点探究
日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快乐书画坊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心校书画展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