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2020-11-24 20:42民乐县乐民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所学习惯

○ 民乐县乐民小学

独立思考习惯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并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真正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理解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没有独立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对知识无法达到深层次理解。而学生一旦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自觉思考学习内容,并喜欢追根溯源、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更是学生对知识透彻理解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得以提升的,而独立思考正包含了上述所有的过程。学生一旦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自觉主动地挖掘所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思维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当前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学得不够多,而讲得过于细致,几乎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只需要等待教师的“喂食”即可。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一种惰性心理,过度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在无数个“等待”的过程中结束。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学习的决定权还给学生。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自己探索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而获取所学知识。笔者认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索,进而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在学生思维卡壳、疑惑不解时及时询问,并给予指导、启发、点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微表情以及小动作,比如,眉头紧锁、咬着铅笔头不放等一般是遇到困难无法解决;面部表情舒适、放松,一般是思考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顺利进行。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或者疑难问题,或者以有奖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者经验作答。这样引入,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再如,在讲解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进而获取知识。这样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反思是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能力以及意识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每节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反思: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自己理解透彻了,哪些内容还需要课下深思;哪一个结论增加或者减少某一个条件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跟着教师回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旧知时,自己哪些知识记忆得不是特别牢固,需要加强。每一章节的知识学习完成后,也需要反思:这一章节的知识和自己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有关?这所有的知识能否找到一个相同的关联词将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甚至,每一本教材学完后,也要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了解这本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除此之外,还要反思自己学法方面的缺陷,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别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可取之处。

总之,独立思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后续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是关乎学生人生发展的大事,教师要格外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所学习惯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