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11-24 17:41张家川县平安乡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典故平行四边形情境

张家川县平安乡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在教师面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优化并完善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传统课堂教学以“注入式教学”为主,教师唱独角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动手、不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做法,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思维学习空间,让学生始终以强烈的探究兴趣学习并分析新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在充分认识到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总结了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运用问题探究,高效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课堂学习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运用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导入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熟悉概念与教材事例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构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问题探究、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还有,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基础认知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特点,复习相关旧知识,将新旧知识对比,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加快速地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演示天平的平衡状态,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类比学习,以旧迎新、水到渠成,学生顺其自然理解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积极引导探究方向,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运用此教学模式,合理规划教学流程,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需探究的问题思考、摸索,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将图形与性质结合到一起,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活动衣架、竹篱笆等生活中常见的图片,从生活实际着手,感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结合数学经验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分组探讨: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与线段、角、对角线有关的结论?”这一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分析、讨论、验证、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深度剖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应用,引导学生将性质与实际问题结合到一起,探索出新型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解题效率,提升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数学典故,进行数学建模

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与数学典故密切关联的知识点,从本质上看,数学典故恰好反应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深刻内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典故来构建问题探究情境,加深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入“埃及金字塔解秘”的数学典故,将图片资源与问题展示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使学生产生疑惑,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开展新知识的讲解;在初中数学考试题中也包含大量与数学典故相关的应用探究类题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炼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将问题简单化。解题完成后,再展开题后反思,梳理本道题的解题思路,然后总结归纳,找出最佳的解题途径。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情境模式的合理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应用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从合理运用问题探究,高效导入新课;积极引导探究方向,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利用数学典故,进行数学建模等方面做起,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问题探究学习空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典故平行四边形情境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