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小组合作的实践之我见

2020-11-24 19:20谢秀平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圆柱体数学知识数学

谢秀平

(平潭城北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1.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

不同年段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年组,不相同的班里地数学层次也是不一样,而且在同一个班上也会出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首先应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选择合理的上课方式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组织教学之前,要详细制定符合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在讲课之前引导学生做好上课之前的预习,可以通过制定学问卡来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恰当的指导,并且让学生将已了解的知识记在学问卡上面,同时把不明白的数学知识也记录在上面,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再展开针对性地教育,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际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在划分小组之前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合理的划分小组,使其五个人或者六个人为一个小组。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题或者应用题来检验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进而获得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依照取长补短的原则合理的划分小组,使得小组成员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作用。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此来增强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要清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使学生学会数学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对知识概念的领悟性,加强对各个知识点间的一些联系,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为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力。

4.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室为基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小学数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合作学习目标。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这一课时,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同时还要利用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启发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与数学推理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并且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是怎样形成的,使得学生在互相与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对圆柱体体积的研究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合作当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5.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师在进行评时价通常是按照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就忽视了一些学生在合作之中的表现及参与现象。有的学生在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时经常偷懒,总是依靠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失去了合作学习的能动性。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协调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由于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课堂反馈评价非常主要,教师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吸取经验,制定合理化的评价标准,在协调整体与个体关系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正确的指导。总而言之,以往的"满堂灌"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时代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多个学生当面的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与探讨,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在教师积极的指导与合理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通过探讨与研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6.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讲授模式,根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的课堂传授效果。上文就是根据本人在教学方面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的分析,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圆柱体数学知识数学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