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感培养,打好小学生数学基础

2020-11-24 19:20鸿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感长方形正方形

李 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保利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数感能力有不同要求,新课程标准将学生数感能力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实际教学中,将数感的培养与学生数学能力结合,对其将来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此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良好情景中,感知数学,发展数感。

1.数感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感的定义为:对数意义的理解,并能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表示数,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实际情景中分析数,通过其表达信息,并能利用数解决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小学生来说,指对数学的感觉,如大小、多少,可以站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良好的数感,才能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站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2.1 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数感。初入小学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是从数数开始,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有数有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在自己身边就有数量。所以进行数概念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数,并大声说出来,以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能在其中感悟数感。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有趣事物,并使用数对其进行表述,如让学生数一数今天带了多少只笔?自己家的门牌号?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等,或者是上学路上看到公交车的标志,此都是数的体现,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数感。例如对于0的学习,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到过0这个数字呢?”以提问的模式激发学生回忆与回答问题的兴趣,有的学生回答“妈妈的手机号码中”、有的学生回答“车牌号上”等等,经过学生的交流沟通,自主掌握0不但表示什么都没有,还表示开始,或者放在其他数字后边,代表一位数字。因为这些都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中找出来的,所以当学生回忆起来后,很容易就接受与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件,对于学生数感的建立起促进作用。

2.2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要求为“利用数学符号或者图形表述事物,并有很强的数感与符号感,以此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正如伟大的数学家所说:自主探究式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对数学的理解也最深,容易挖掘其中规律。例如长方性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提问“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通过数学猜想开展教学,并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深入思考长方形面积有关的要素,锻炼数学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数感。然后以小学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多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数量有何关系?长方形的宽又与正方形数量有什么关系,最后加深难度,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又什么联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检验与确定,以此建立完整的数学思维,学生经历分组讨论与自己思考后,产生解题方案,建立数感。

2.3 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数感。教师所有教学手段中,单一的传输学生会忘记,教授学习方法又只会让学生记住,但如果让学生参与其中,那么才会真正的学会。以实践代替传统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全面感知数,进而实现对数的运用。

一方面,动手操作,解决难题。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带领学生“切月饼”,通过一分为二的操作,让学生深入感知分数,除了圆形的月饼,学生还可以对任何有规律的物体进行分割,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在作业本中学生通过涂一涂,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分数本质,并建立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突破新知,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其表述术语比较抽象与复杂,并脱离实际事物,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上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例如对于概念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走一走,感受0米、50米与100米的差距。到花园中春游,感受1千米与10千米的路程差异。或者到食堂参观,用手掂一掂50克与500克的重量。通过动手比较,让学生对数理有新的认知。

2.4 以扩散思维增强学生数感。为了更好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使用有效方法。此是对学生数感培养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体现在:相同题目的解答,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9999+999+99+9”这道题目的解答,单一使用竖式方法计算,会因为其数字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此时可以使用凑整法,及9999+1、999+1、99+1、9+1,。然后在相加得数上-4,得出最终结果11106。另外还有的学生将9分割,变为9个1,分别与9999、999、99相加,最后剩下6,再与其相加,得出正确结果。对于思维的扩散,教师可以不追求其简单与否,只要有创新教师都要给予表扬。教师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教授学生固定的策略与模式,只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学生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方法,以此加强数感。

结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以长期积累的过程,追求循序渐进,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兴起就掌握数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并再动手操作与生活经历中,让学生感受与提升数感。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与实验操作,建立数感,并能将其运用实际生活中。

猜你喜欢
数感长方形正方形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剪正方形
小长方形找朋友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巧替换,妙解答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