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0-11-24 19:20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动手美术

蒲 翠

(四川省南部县第一小学 四川 南部 637300)

美术学习要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设置美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不单单要学习美术基础理论,还要加强动手能力,只有亲自体验后才可以体会到美术的真正妙处。

1.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有待完善。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内容都需要学生提高对应的动手能力。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完善动手实践教学模式,以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条件。第二,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2]。不少教师,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很少进行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根据现状,灵活选择教学手段。第三,对小学美术课程认识性不足。不少时候,小学美术这一门课程并没有受到老师以及家长的重视。更加倾向的是英语、语文以及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但是美术教育当中的动手实践能力恰恰可以更好的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2.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

2.1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适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换位思考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挑选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是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美学观感及概念的关键时机。小学美术教师要合理的选择复杂程度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优先选择那些与小学美术教材内容相吻合的教育题材,要全面考虑小学生在此年龄段能够接受且理解的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大师的成名美术作品进行临摹和效仿,吸引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进而增加学生愿意动手参与的主观意愿。在课堂美术作业完成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挑选出一部分较为优秀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当众点评,这一方式将极大带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还能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绝不只是单一的名家作品地欣赏,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去画、去玩的过程。只有让小学生自主情愿的去尝试、去临摹、去创作,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的巨大魅力。

2.2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实践。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喜好都有所不同,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做出的作品会各有不同,教师应不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分,尊重学生的美术作品,允许出现差异性,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原因,进行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有的家长和学校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伤,尽量避免学生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对动手实践具有一些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的美术作品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到制作过程中只要细心是不会受到伤害的,鼓励学生在手工课堂上多进行实践,制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2.3 通过展示使学生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时,可以体现他们的动手能力。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普遍偏高,学生的参与度高,他们可以直接体验其中。学生们普遍喜欢欣赏观看同班同学的作品,教师可以在班级同学中挑选作品优秀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品,在班级中进行统一展示,以此鼓励和激励学生,树立同龄人作为榜样,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所以,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优秀作品,并且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和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借鉴中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再布置实践任务,帮助学生积累创作资源,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4 注重情感输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小学生具有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独特性。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动态变化阶段,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通常这些情感的产生都是自然而然的,情感的表现也具有自发性和直观性。在动手过程中,这一点表现为大胆奇特的想象力和较为不注重形式的作品呈现。因此,在面对学生以及学生动手制作的成果时,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情感表达,切忌一味灌输给学生枯燥刻板的美术知识,而要注重在教授技能和知识时,投入鲜活的情感,让课堂变得更加符合和顺应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动手氛围。

2.5 丰富教学手段,创造能力培养空间。传统的教学手段非常简单,主要是依靠黑板、教材以及教师口头讲授,这样的教学手段在智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下尚且可行,然而,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下,便略显单薄和低效。在数字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背景下,教师更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思考如何搭上技术发展这趟列车,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广阔的发挥空间。在创新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出发,摒弃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

结语

动手能力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表示实际操作能力,它强调“做”的过程,强调以外部事物外对象,通过运用主体判断能力以及一定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加工、改造、创造对象的目的。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培养了判断能力,主体性得到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也由简单逐渐走向复杂,手脑协调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而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就是要构建与动手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发挥空间的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动手美术
美术篇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