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2020-11-24 19:20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黄 奕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江苏 太仓 215421)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大多数初中生都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然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行为也较为幼稚。在日常的生活中初中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行为所影响,导致思想上容易出现较多的波动。学习上出现的压力甚至会使得他们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不仅严重阻碍学生正常的知识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新课改要求初中班主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德育方面作出一定的要求。在日常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为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不断的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在课堂上强化德育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1.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技能。现如今,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起绝对的主导地位,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作出一定的整改,让德育工作成为教师教学的一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开始自我觉醒。德育工作的开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为此,班主任应当采取适宜的德育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1.2 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目前,我国倡导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质上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初中教学工作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在智育培养的同时加强德育方面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获得发展。初中德育工作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健全初中学生的个人品质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改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识,还要懂得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在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品德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注重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质的飞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根本所在。

2.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2.1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形成连贯性。一般来说,课本知识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然而,德育过程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与引导,对于班主任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在对学生的德育过程出现差错,那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轨迹。此外,当今的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虽然会对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懂教育的正确方式,而只会一味的宠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任性、懒惰、自我等性格缺陷,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学生在学校里养成的良好品质在家庭环境中却被磨灭,这就难以体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2.2 个别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不够深入。一个现实情况是现阶段一些初中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就不高,既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不能响应时代的要求转化传统的教育方式。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大问题:一是在开展德育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仅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茫然无措。总的来说就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初中生普遍心理问题。二是班主任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往往成长环境以及教育背景都是不同的,因而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依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如性格活跃的学生适合直截了当的指出其优缺点,而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则要采取更多的耐心,只有赢取了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效果。

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3.1 转变德育教育理念。为了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质的改变,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因此,班主任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带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论,以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2 优化德育教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南针,要想德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制定一个科学的德育目标必不可少。然而,当前的德育目标并不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要对德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为了能够创造条件对学生施加德育过程,班主任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进一步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心底上重视起来,并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除了一味地输出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创造条件以检验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否真正的形成。此外,目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非常薄弱,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以确保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不被困难所打到,更不会片面的考虑问题,进而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最后,当今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团结合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班主任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团队贡献力量。

3.3 班主任自身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最大。可以说,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班主任要想更有效的管理班级的秩序以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竭尽全力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而快速高校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应当怀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改善教育方式,只有真正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才能深入的了解到教育的意义。班主任拥有的丰富学识会在学生心中建立威信。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不迫的处理学生之间存在的棘手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促使德育目标的完成。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必要条件,班主任在构建班集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班级氛围的打造。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再害怕与教师交流。遇到问题师生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这对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十分有利。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看望年迈的老人家,让学生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幸福感。活动结束后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3.4 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初中学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因而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应当注意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即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教育,确保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在与家庭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对于孩子形成的不良习惯,班主任可以结合家长的意见共同的规划出解决方案,以从全方位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班主任要想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家访,积极的鼓励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初中班主任应当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使其也能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配合班主任进行教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在家庭中同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可以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加的有效。

4.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变德育教育理念、优化德育教育目标、积极与家长配合,支持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