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020-11-24 19:20徐华勤刘书霞庄艳平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手过程能力

徐华勤 刘书霞 庄艳平

(河南省遂平县第三初级中学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本文系2019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JJYKT19190)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教育性质的改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转变。变传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保障。借助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发现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积极体验和发现,促进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提升。

1.自主发现学习课堂是围绕问题开展的

学生主动探究是自主发现学习的基础和根本要求。在自主发现学习中,教师不会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自主获取答案。当前,自主发现学习多以小组合作的实行进行。整个学习过程是围绕着学生发现的问题而展开进行的,学习形式也与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息息相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而在课堂中,学生的任何问题都会得到应用的重视,引导着学生去思考、探寻问题的本来面目。自主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良好体现,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方式,更是促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载体。借助自主发现学习,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引导,促使学生得以提出。

2.自主发现学习课堂是发现问题的重要场所

问题是自主发现课堂学习和探寻知识的载体,是通往知识的渠道。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方式。在动手过程中,学生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当时就被解决,也可能会保留下来形成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教师更要保护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们是学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有力表征,更可能会引发出新的知识,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求知。

主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关键,只有发现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除了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要积极给学生创造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经常给学生播放热门新闻,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而最常见、最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多检查自己的学习,养成每天清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如果学习中没有问题,每天进步一点;如果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就要将其汇总出来,及时查找资料,力求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了可以求助同学,最后求助于教师,务必解决好,不拖拉、不积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有探究的意义,就可以作为主题开启新的课堂学习。

3.自主发现学习课堂是提出问题的重要场所

生活中、学习中,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围绕着我们的问题如何成为自主发现学习课堂上的问题呢?首先作为课堂主题的问题是具有探究性的,且是学生能够通过资料查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自主完成问题解答的。问题的发现不等于问题的提出,要提出问题,学生首先要先经过思考、筛选过程,进而将其系统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所以,经过自主发现学习的学生知道提出问题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学生会养成遇到问题先思考的好习惯,自己解决不了了,也会通过大量的信息进行佐证,最终汇总并系统性的提出问题。

4.自主发现学习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简单的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发现学习课堂能够更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一直引领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是自主发现学习的起点,更是自主发现学习的目的。通过自主发现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和深入,更容易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杜威强调,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其勤动脑、常思考的结果。教师更要注重自主发现学习的开展,给学生更多的“围绕问题”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自由畅想,打破传统以为常的思维定势,大胆质疑,进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猜你喜欢
动手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