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生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浅析

2020-11-24 19:20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子女小学生

陈 鑫

(贵州省绥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贵州 绥阳 5633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是乡村小学,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更加需要家庭教育的协助和配合。

1.小学家长教育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洁白的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一点点污渍。学生的人生状况怎样,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描绘人生蓝图,学生描绘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和痕迹。所以,学生的人生轨迹该是怎样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走,去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家长的思维方法和行事作风都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要积极上进,在生活中,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律、自立、自强,给自己子女做好表率,只有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的管教才更有说服力,子女才能够对家长的要求心服口服,才能真心去做,用心去做。家长对子女要有个正确的引导,要子女首先要做一个思想正派,品行端正的人,要求子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社会责任感,才能使孩子的思想正派,行为规范。

2.小学家长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任何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热心。但是小学生的分辨力较弱,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去做,况且他们还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有超强的模仿力,他们喜欢模仿其他人的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态、行为动作、行事的方式方法等等。基于这样的状况,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家长对他们进行规范教育和引导。家长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能够使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轨迹,家长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关心之外,重点还要关注孩子的朋友,对孩子言谈举止要规范要求,并进行督促和监督,要长时间对孩子的进行规范,每一天都要关注孩子的变化,既要关注孩子学习上有哪些进步,有哪些漏洞,要及时帮助孩子补习学习上的漏洞,不要让孩子学习上的漏洞变得越来越多,使学习变得吃力。乡村孩子眼界较窄,判断力较差,所以家长更加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要非常细致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小学家长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人们都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要成为什么的人”“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要一个有问题的家长”这些言语充分说明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导向者。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最亲密,孩子对家长有着特殊的信任关系,家长的教诲和批评,无论家长的言辞多么激烈,孩子从感情上也能够接受,孩子愿意通过自己努力来实现家长对自己要求,家长要每时每刻的对孩子进行关注,关注孩子的情绪的变化,并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及时解决问题,要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家长要能为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指引方向,对孩子的指引要渗透在孩子生活中方方面面,渗透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比如,家长尊老爱幼,孩子也会帮助弱小,家长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孩子学习家长的积极向上的态度,阳光奋进,努力拼搏。家长自私自利,孩子也会逐渐变为唯利是图。在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给孩子正确的指引,成为孩子正确的导向者。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轨迹。

4.小学家长教育对孩子情感发展的影响

小学生情绪化比较严重,他们的各自情绪来的快,走的也快。家长要做好孩子情绪宣泄的对象,成为孩子情绪、情感中的倾听者、建议者。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的接触面扩大,新鲜事物使孩子的情感变得丰富起来,但有时又会对某些新事物充满恐惧,这种情感是不稳定的、单纯的,却又不易调节的。因此,需要家长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孩子情感的倾诉者。要成为孩子情感的倾诉者,首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要对孩子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但不是溺爱。家长要放下身段,不做高高在上的训斥者和教育者,尊重孩子的想法,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孩子举止异常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中所隐藏的想法,鼓励孩子用语言进行表达,要与孩子做平等的交流,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讲话,并用眼神做出适当的激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当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后,再用正确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经验,不但能为孩子的情感养成指明正确方向,还能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家长扮演好情感的倾诉者的角色,就可以了解孩子心里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家庭教育工作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家庭教育上的民主,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沟通环境,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小学家长教育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慢慢形成,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长和老师教育结果的一面镜子,如果想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教育环境,必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栋梁。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子女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我是小学生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