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心理描写,凸显人物特点
——小学作文训练方法指导

2020-11-24 19:20王云霞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姜汤桑娜梦幻

王云霞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 陕西 山阳 726400)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理描写,能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是透视人物心灵的窗口,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心理描写一般包括内心独白法、心理状态描写、环境烘托法、梦幻描绘法四种形式。

1.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法就是让人物自己倾吐内心感情的方法。让心灵说话,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感受、想法、打算等。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热爱丈夫,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2.心理状态描写

心理状态描写,可以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展示人的体验和感受。如下例:

我捧着这碗热乎乎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段话描写了一位生病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的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种描写就属于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

3.环境烘托法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有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作品中的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其中每一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下面两段话:

A、校门口,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招展,路旁的小花开得格外鲜艳,小草也挺着身子、抖擞着精神,连一向稳重的大树都笑弯了腰。

B、校门口各色的旗帜被风吹得呼呼作响,紧绷的旗面就像是妈妈生气的脸。路旁的小花无精打采地趴在泥土上,连小草也低垂着头,毫无生机。大榕树的叶子早已让风吹得翻了白眼。

同样是花、草、树木、旗帜这些景物,不同的心情看到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4.梦幻描绘法

梦幻描绘法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方式,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內心世界感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例如,我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段话就属于梦幻描写,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她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充实,更有新意。但是描写人物心理时也要注意几点: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第二,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职业特点和生活背景,反应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第三,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猜你喜欢
姜汤桑娜梦幻
我学会了煮姜汤
《穷人》梗概
口腔溃疡喝点姜汤
台州姜汤面
桑娜一家“穷”吗?
冬病夏治,喝姜汤正是时,4款姜汤养胃驱寒、补血安神
梦幻鞋旅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梦幻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