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4 20:4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美的绘画创作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

与传统美术教育相比,创意美术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幼儿展现自我创造力。幼儿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想象融入活动中,可以在作品中加入自己喜爱的元素,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愿意主动思考。然而,幼儿园大班在开展创意绘画课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在进行创意绘画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幼儿在绘画课上的参与度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的。例如,在一堂绘画课的开始,教师会画一幅简单易学的画或者让幼儿都按照一幅成品进行临摹,教师还特别强调哪个地方该怎么画以及规定了绘画作业的完成时间,这样制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幼儿的绘画作品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达不到教学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并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即绘画课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即可,同时也就失去了作画的兴趣。

2.幼儿缺乏对美的感知,导致绘画内容过于单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道:“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幼儿绘画时呈现在画板上的图像应该是他们自认为人世间的美好事物。那么如果他们缺乏或者没有这种更多对美的体验,也就不能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在进行大班创意绘画时我们也发现,大班的幼儿对美的感知不够,他们在进行绘画时题材和表现内容都过于单一。究其根本是幼儿缺乏对美的认识,更准确地说是幼儿缺乏欣赏美的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的教学质量,就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二、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角色,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变讲授者为引导者,突出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可以只给幼儿一个主题或者甚至不给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并且提前跟幼儿说好,谁需要教师的专业帮助就举手示意。这样一来,幼儿完全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也就会主动地绘画。再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透明胶先在纸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再上色,然后撕去胶纸,这样幼儿会发现原来作画并不拘于油画棒,他们在新颖手段的启发下会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2.教师要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言:“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每次上绘画课时,可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或者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然后再开展绘画课。这样就可以加深幼儿对美的感知,使其作出的画题材不再单一。

3.教师要把“创意”具体化、明确化。有的教师常会要求幼儿做的作品“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笔者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即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对于“小小建筑师”活动,可提供小石头、小木片、秸秆等接地气的乡土辅助材料,让幼儿进行泥塑创作活动;或者搭建房子,让幼儿体验不一样的快乐。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别具一格的建筑,教师也就用不着担心出现“千篇一律”的结果了。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之路虽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努力去做,再困难的问题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美的绘画创作
好美的雾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