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2020-11-24 20:42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体验式文章情感

○ 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

“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需的一个过程,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每一个过程,学生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结合教材备课与设计教学时,应恰当实施体验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就围绕“体验”教学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体验”教学的特点

1.以人为本。将学生以平等主体来对待,其人格上完全独立,有自主选择权,不可强制其去学习。新课改主张让学生通过相关场景来自发探索和学习,从中总结出相关结论,该结论并非是教师直接告诉或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其自己摸索和实践而来,这样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慎独精神。

2.侧重心理教育。教师旨在以“心”作为落脚点,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注重情感与人际交往,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会带来很多改变,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体验”教学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感。教师要着眼于教学实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教育方案,力求让语文课堂不再是严肃、死气沉沉的状态,而变得生动有趣。新课改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但要强调的是,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真实场景,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来开展体验式教学。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的渲染中,在教师动情的语言描绘中,去关注、品味、思考文本,使学生身临其境般体验课文的思想内容。

2.借助模拟情景,在实践中体验。儿童对生活与世界均处于懵懂期,学习中可能难以真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尤其是低龄学生,其当下的认知水平和文章表达主题不具有同步性。教学期间,教师最好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3.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小学生已建构了初步知识体系,并有其独特的思考认知方式,但知识体系并不完善,仅有一定的知识量。当学习课文时,一般之前的旧知识会被充分调动出来,会去思考之前是否学过相关的知识,会与新知识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如,以《乌鸦喝水》为例,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下:若是特别炎热的夏天,你在路上行走,口中饥渴难耐,你此时想要做什么?(特别想喝水——马上就想要喝水)刚好看到了超市,而且还有冰水,此时的心理变化?(终于有水了——高兴)但是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此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好无奈——欲哭无泪)定睛一看,那边是王阿姨,此时想做什么?(太好了,可以向她借钱——开心)终于买到了水,不再饥渴时,心情怎样?(满意——心情好)当学生跟随教师的叙述,心情不断变换、起伏后,教师紧接着要阐明意图:“你们的心理变化轨迹就如同文中的乌鸦一般无二,在理解其心境转折后,学生们带着这种一波三折的情感来读一下文章。”在了解整个心理转变后,学生读的时候更容易投入情感。

4.丰富体验形式,开发课程资源。体验的方法具有多元化特点。对于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学习有关介绍都市生活类的文章会使他们产生陌生感,学生就不可能产生体验;而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学习一些乡土气息比较浓厚的文章,也容易出现制约认知的瓶颈。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图片类资料,组织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以游记、版画、幻灯片、照片、影视的形式展示,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教师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并非单纯地指教材,教学应具有灵活机动性,在明确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教学。如,带学生直接去室外场景讲解相关知识,在游玩中直接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与阅历。

5.激活学生思维,在体验中质疑。每个人的思考角度、认知层次等均有所差异,即使文章相同,但每个人对其理解与认知程度却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去点评学生思考的对错,只要有个人见解就值得表扬,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就《小音乐家杨科》而言,给学生提问的权利,并组织学生对问题做研讨,在交流与分析时学生的思路会有所拓展。

体验学习是模式,是顺应并践行教育改革的一种外在表现,教师要善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脉络,突出教学创新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善于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最终实现新课程的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体验式文章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