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

2020-11-24 20:42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文目标内容

○ 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小学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的教育和传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而小学课本中的“长课文”的教学则是对此能力最好的锻炼。“长课文”在小学课本中的比例达到了10%~40%,随着年段的增高,其数量也在大量的增加。由于“长课文”的内容较长,老师为了让孩子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往往比较复杂。但小学生的耐心又是有限的,复杂的教学设计容易使学生产生无趣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设计“长课文”的教案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缩短课时,并能真正使学生对“长课文”的学习持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效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是有效教学,反之则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学目标通常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统编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内容较长、故事性很强的“长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语文要素下的单元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在教学中,就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因此在设计《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的教案时,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让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找出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列出小标题,通过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二、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和“线”,抓住这样的“点”和“线”,就能拓展到全篇。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寻找到这个关键的“点”和“线”,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适当的处理:对重要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对于相对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跳过。这样的备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清文章的层次,使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以《景阳冈》为例,可以要求学生去看《水浒传》这本书或者看相关的电影,以便在上课前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而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出以下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武松是如何成为打虎英雄的?第二,武松为什么会成为打虎英雄,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在课文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应重点讲解武松喝酒和武松打虎这两部分,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对于学生的表演,可以发动学生们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又让学生抓住人物性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式考虑进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课必须保证孩子上课过程中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动力自然就有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展开。《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

《巨人的花园》是统编版四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因此,这篇文章可以选择“对比”的阅读方式。在精读课文的环节,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在相关语句处做上批注。接下来一个环节,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道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不同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加深理解。这样的设计,从内容到思想,清晰地浓缩了本课的文眼和精髓,其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总之,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应当建立在学生的主观需要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一篇长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学会阅读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达到“以文代文”的教学效果,逐步形成人生成长的基本素养。

猜你喜欢
课文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主要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