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放归,也要规范

2020-11-24 05:15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野化普氏习性

据媒体报道,2020年5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3000亩的普氏野马“健身房”正式“开张”。在这个训练试验区,普氏野马轮流训练体能。为模拟自然环境,科学家减少了日常照顾和庇护,试验区少数的几个饮水点和饲喂点,也都是隐蔽且不固定的。而除了提升体能、学习觅食,择偶、产崽、哺育幼崽、防御天敌等技能,也都是普氏野马放归前的“必修课”。

赤斑羚放归点的海拔不能太低;白唇鹿是群居动物,不能被独自放归;而为了给野生猕猴找到合适的放归地,林芝森林消防支队的队员们更是花了不少精力。可见,对野生动物实施正确的野化放归,其实并不简单。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除了要保护其栖息地、复壮野外种群,正确实施野化放归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受伤、病弱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来说,目前能不能放归野外,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适合放归,都需要经过科学评估,达到放归标准才行。有时,即使达到了标准,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一些野生动物還需要进行相应的野化训练。

1.探索与标准化。将人工饲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增加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针对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我国动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出许多有效的野化放归措施和技术体系。

2.保护与适应。野生动物放归自然,要点不仅在“放”,更是在“归”。目前,野生动物野化放归的科学标准正逐步形成,相关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困难需要解决。总而言之,从生态学意义来看,放归的动物能独立生存、融入生态系统,野化放归工作才算成功。

猜你喜欢
野化普氏习性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习性养成要趁早
欧洲背景下的野化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