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中人与病毒的故事影视作品:每一部都像是警示录

2020-11-24 09:03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博拉人性病毒

康荦

无形的病毒不仅是笼罩在人类历史中的巨大阴影,也是影视创作的灵感源泉。更多时候,人们期望借助影视这一虚构文艺载体,让观众在看到震撼人心的故事的同时,也在更多层面对人与世界、人与万物的关系更多一些了解与反思。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是一面镜子,不仅描绘病毒肆虐下人类的无助和恐慌,更应反射出灾难之下普通人的人性光辉,反思人类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同类、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命。

在此我们梳理了一些病毒题材的影视作品,当你看过这些作品,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曾经或正在发生的病毒疫情,在影像作品中都曾有过真实的描绘。每一部病毒题材影视剧都像是警告与预演,也许我们没法从中得到足够多防备与抗击的经验,但这些作品的设想与价值取向,都值得观众在获得娱乐之余也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面对防不胜防的病毒,没有胜利可言,唯有敬畏与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影视作品大部分是欧美作品,但也不乏韩国电影的异军突起——在病毒题材的电影创作上,韩国电影不止一次为观众带来惊喜——2016年,韩国推出了灾难片《釜山行》,在全球掀起了一阵韩式僵尸病毒“热潮”。这些与病毒、传染病有关的镜头所呈现出的流感、埃博拉等疫情,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全世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大形势下,更让人对影片中的那些故事感同身受。

《卡桑德拉大桥》

1976年,意大利

1976年的电影《卡桑德拉大桥》可谓是病毒题材影片的开山鼻祖。影片讲述了逃亡的恐怖分子将致命瘟疫病毒传播到一列行驶的列车上,国际警局意图摧毁列车,车上的乘客们联合起来突破封锁的故事。《卡桑德拉大桥》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钻石公主”号邮轮。2020年1月,满载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2666名船客和1045名工作人员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从横滨出发,在原计划中会在2月3日返回横滨,但是在几天后,这座海上酒店却因为新冠病毒蔓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监狱”。电影中的灾难在现实中上演,每个人都是主角。

《十二只猴子》

1995年,美国

电影《十二只猴子》表面上是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片。在未来世界,世界被一种致命性病毒入侵之后,幸存的人类只能生活在地下。科學家决定派出志愿者回到过去找到病毒的源头。主人公詹姆斯·科尔从未来回到现在,目的是采集50年前毁灭了大半人类的病毒样本,并确认病毒是从哪里开始传播的。需要注意的是,科尔并不是回来拯救人类的好莱坞式英雄:他只能观察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电影对于未来场景并没有宏大的表述,片中也没有精彩的打斗,更没有爱情故事,全片整体略显压抑,线索繁多让人摸不着北,但却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

《极度恐慌》

1995年,美国

《极度恐慌》年代比较久远,也是一部比较经典的病毒灾难片。影片发生地也定位在非洲,一个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病毒肆意传播泛滥的温床地带,病毒同样来源于猴子,可谓埃博拉病毒的预言。

《我是传奇》

2007年,美国

在《我是传奇》中,人类被病毒击溃,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角色是一名前军方病毒学家,因为体内有抗体所以没有被感染,成为了纽约市唯一的幸存者。他独自在空旷荒凉的纽约生活,不得已杀了唯一陪伴自己的受感染的狗,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幸存的人类。电影最令人恐惧的不是那些因病毒而变成“活死人”的攻击者,而是主角只能对音像店里的仿真模特喃喃自语。孤独会让人发疯,就像我们现在许多人在家隔离十余天之后,便无比怀念拥挤的商场与街头。

《生化危机》

2002年,美国

2002年的电影《生化危机》是“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起始作。影片根据同名游戏改编,讲述了一种病毒在生物工程实验室中爆发,为了不让病毒外泄,一个救援小组奉命到实验室中将病毒隔绝起来,可到那之后才发现了,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群丧尸,只要被咬上一口就会变成丧尸。影片用血腥揭示了恐怖背后的意义,让人对人类竟能为了金钱而做出如此恐怖的事感到震惊。

《惊变28天》

2002年,英国

剑桥科研小组发现一种可以令传染者处于永久杀人状态的病毒,这种病毒传染速度极快, 且无法抑制。动物保护组织成员不慎释放了实验室中一批携带该病毒的大猩猩后,繁华的伦敦于短短28 天变成一座死城。死里逃生的三人决定寻找希望,结果才发现真正恐怖的竟不是病毒……电影以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探讨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在丧尸肆虐的大环境之下幸存者的绝望和疯狂,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

《天外来菌》

2008年,美国

影片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讲述了犹他州的皮德蒙特小镇,一对男女情侣正在山上约会,突然一颗人造卫星掉落,好奇的两人将卫星带回小镇,却不知道也将可怕的灾难带回了小镇。突然间小镇上暴发了可怕的病毒,人们纷纷不明原因地死去。为防止病毒扩散到其他城市,军队封锁了小镇,并派出了代号为“仙女座”的科学队前去查明病源。

《盲流感》

2008年,加拿大/巴西/日本

影片根据诺贝尔奖得主Jose Saramago的小说《Blindness》改编,描述了一个陷入致盲病毒的城市,导火线从一名司机点燃,突然失明后,他得到了一个人的善意帮助,这条线继续燃烧下去,眼科医生也来帮助他们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电影中活下来的,不是那些自私的、残忍的骗子,而是真正懂得生存意义的人。影片宣扬的不是末世,而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末日病毒》

2009年,美国

影片讲述了一种高致命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在世界上蔓延开来,为了避难,几个人驾车以最快的速度穿越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地带,希望寻找的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发现,原来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不断袭击并打垮人类的致命细菌或病毒,而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黑暗与邪恶,导演将主要目光放在了末日题材中最重要的人性取舍的戏剧性上。

《流感》

2013年,韩国

毕竟,僵尸病毒距离现实世界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但2013年的韩国电影《流感》却是对病毒的真实写照。现实生活中,流感是人类接触到的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病毒之一。电影讲述了韩国某座城市突然暴发了一场致命性感冒病毒,男主与女主两人共同寻找病毒宿主,接触病毒危机的故事。影片通过几个小人物的视角一步步引出病毒产生、传播感染,以及对人类社会阶级的影响。灾难疾病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而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韩国电影对个人、社会、乃至当局者的一次有力抨击。

《传染病》

2011年,美国

电影《传染病》是病毒感染题材的优秀电影,片中大牌明星非常多。本片的病毒“制造者”就是现在人人恨之的蝙蝠。人类的行为最终影响到人类自己,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传染病》虽是一部电影,却有着较为贴近现实的参考价值。影片里病毒暴发后每一天感染人数的上涨,疾控中心对病毒趋势的预测,病毒大肆暴发对城市文明、对人类人性的影响,以及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的生产周期等,无不揭示着病毒的真实与可怕。现在看来,影片对于现在正在发生的疫情有着某种程度的“神预测”。

《黑死病》

2010年,英国

电影《黑死病》以1348年蔓延欧洲的黑死病为背景,影片探讨了对信仰的背叛与误解,事实上每一个宗教由于对真理的过度诠释和执着被多数人所误解,信仰于是成了他们罪行的依据。

《釜山行》

2016年,韩国

韩国电影《釜山行》上映之后,曾在全球掀起了一阵韩式僵尸病毒“热潮”。影片讲述了一名单亲父亲带着女儿乘坐一辆前往釜山的列车,车上突然暴发了传染性病毒,瞬间全车陷入了一场灾难之中的故事。电影在让我们感受到恐怖氛围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性阴暗的一面,有时在灾难面前人性更加可怕。《釜山行》一直表现平凡英雄,有始有终。不可否认,由病毒变异成僵尸的故事类型绝对是恐怖电影的一次成功创新,在世界末日的大背景下,人性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隔离死城》

2016年,美国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名病毒专家奉命调查非洲的神秘致命病菌,发现已有人因走私非洲野猴而将病毒传入美国,并在加州小镇中迅速蔓延。片中隔离环境的渲染是一大亮点,病毒暴发后当局者迅速建立组织了隔离方案,对已感染或者疑似感染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城市里也使用鐵丝网设置了临时隔离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城市隔离区内的小部分人在高压环境下开始了一系列疯狂举动,持枪抢劫超市、抢劫食物,暴动冲出隔离圈等。电视剧将病毒蔓延时人们的恐慌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适合现在隔离时期看。

《血疫》

2019年,美国

2019年的口碑美剧《血疫》有一个译名叫《埃博拉浩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埃博拉病毒为故事原型,通过镜头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这种生物安全等级为4 级、具有90%致死率的致命病毒的传染、致死以及它所制造的恐惧。《血疫》的真实性让每一个观看者看后都感到恐惧,就像结尾处说的那样:至今尚未发现在雷斯顿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埃博拉病毒至今没有治愈药物。《血疫》的原著曾得到过惊悚小说大师蒂芬·金的评价,“《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猜你喜欢
博拉人性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人性的偏见地图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