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0-11-25 11:43毛国强
名师在线 2020年8期
关键词:事情监督家长

毛国强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幼儿园,甘肃武威 733200)

引 言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若教师和家长不能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则必然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对孩子幼儿时期的自理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到困惑,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以培养中班幼儿自理能力为例,提出了以下培养方案,以供参考。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影响巨大。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根本不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自理能力低下。所以若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师积极配合。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认为吃饭穿衣这种小事,根本体现不出自理能力,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太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是很正常事情,孩子再过一段时间会自己学会自立;还有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是相关幼儿机构的事情,与家长无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所以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幼儿的依赖行为,为幼儿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多跟家长进行交谈和沟通,使双方都能够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情况和表现,通过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短板,制订适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能力培养奠定相关基础;同时还可以适时举办相关的活动,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如可以通过相关的座谈会或实行亲子家园活动,让家长进行参观,了解幼儿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应适当实行家访,在交谈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自理能力培养观念;家长也应该跟幼儿园教师及时沟通,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微信群;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育儿的能力,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榜样,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达到双方共同育儿的目的[1]。

二、提供实践机会,给予幼儿一定的尊重和信任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就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应该把幼儿当成独立的个体,鼓励幼儿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应动手去做。同时作为相关的教师,我们也应该尊重并且相信幼儿,适当地放手,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独立实践,鼓励幼儿大胆去做自己能够做到并且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予以一定的监督,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是非观,提高其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应该监督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进行日常的吃饭喝水,鼓励幼儿独立睡觉、自行如厕、将自己的餐具和玩具摆放整齐,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幼儿的实践机会其实有许多,主要在于教师是否放权。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为主要原则,及时发现生活中可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实践,培养其独立自理能力。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与幼儿进行互动,语言通常是互动的主要形式。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了解相关语气,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才会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教会幼儿在相应场合运用适宜的语言,使幼儿都彬彬有礼,学会如何表达感谢。

三、实行寓教于乐模式,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在幼儿阶段实行游戏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感受快乐的源泉。在培养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边吃饭边娱乐的模式,对周围事物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同时爱模仿。因此,在培养阶段,我们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把幼儿应该掌握的生活自理技能编在相关游戏当中,实行寓教于乐的模式,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教授幼儿独立穿衣服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己解决,使幼儿养成不管何时何地都要首先自己独立解决的习惯。当幼儿无法完成这一事情时,教师可以予以一定帮助,并以儿歌的形式跟他们对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了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用餐礼节,教师也可以运用儿歌的培养方式,如唱:吃饭时,坐坐好,手拿筷子扶碗牢,细嚼慢咽,全吃掉。同时,教师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一定的鼓励,树立榜样,以此激励幼儿。

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幼儿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积累,熟悉了相关流程,知晓在什么环节做什么事情,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因此,实行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幼儿掌握了生活自理的简单技能,还培养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所以在生活中,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机会就能够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终身受益。

四、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双层监督培养幼儿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教师的监督下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独立完成相关事情,但是在家庭中很多幼儿依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情况就使教师的努力变为徒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引导家长监督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的一致性。幼儿独立自理的机会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所以家长应及时放手。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洗漱、整理自己的玩具、睡觉等,家长也应该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为主要原则,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便利场所,交流分享育儿经验,使家长之间进行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在家里与幼儿一起整理衣服、床铺、书柜等。在亲子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幼儿应该积极配合,教师作为组织者,给幼儿和家长提供一个互动平台,通过亲子互动锻炼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增进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知晓教师的教育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培养理念,使双方目标达成一致。此外,家长还应该及时与教师联系沟通,了解中班近期的培养目标,在家制订与目标相关的培养策略,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实行双层监督模式,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以及独立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会影响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应注意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还应给予幼儿一定的尊重和信任,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也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模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最后,学校应和家庭共同努力,双层监督,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事情监督家长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夯实监督之基
家长请吃药Ⅱ
把事情写具体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