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情境实现真学习 创设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020-11-25 11:43尚生全
名师在线 2020年8期
关键词:所学创设课文

尚生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高头沟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活动非常重视。随着新一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许多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丰富具体的教学方式,但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并不能真正吸引学生开展真实的学习活动,更多的学生依然停留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无法真正体会情境背后的学习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优化情境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向“真学习”的方向转变[1]。

一、从情境再现入手,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情境创设教学法而言,其基本目的不仅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些基本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学习内容,更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标。从这一角度上看,教师在创设具体的情境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还原文章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将课文中所要讲授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2]。二是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再次开展情境创设时就应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为主要目标升华感悟、情感和拓展延伸。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情景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及内容,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教师应适当地让学生通过学习情境再现中的相关内容来挖掘更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积累自身学习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积累、储备素养。

二、从增添趣味入手,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创设情境的次数逐渐增多,小学生对于教师创设情境的喜爱程度也会下降。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情况下他们会留意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情境内容,如情境中的某一个图片画得很搞笑,情境中的某一个场景跟课文中的内容不一样等。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加强学生在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学习欲望,教师应通过增添趣味元素的方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持续增压”的方式让学生持续关注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热情。

首先,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相应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确保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各种趣味内容准备好后,不要将这些内容全部投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而是应该根据教学进程的推进持续不断地抛给学生,并增添一些趣味的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的趣味内容的同时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最后,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点之间的联系,适当地通过提出一些趣味问题,或增设一些随机生成的情境来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视。

例如,在讲授《守株待兔》时,当教师创设了“人在树桩旁边等兔子”的情境时,学生也许对故事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教师如果植入一个“等兔子过程中突然下起了雨”的情境,并配合情境增设一些“雨点”的真实效果,自然能增添情境的真实程度,随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下雨时这个人的心理感受”,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则寓言故事中的相关哲理。

三、从媒体辅助入手,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全面普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情景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能引导学生从感受环节进入模仿环节最后到生成创新。在小学课文教学中,学生虽然也能通过阅读了解并感知课文内容,然而单纯的文字产生的刺激效果远远要比多媒体的声音、视频产生的效果差,多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全方位的感知让学生很快入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而言,课文中的情境通过阅读吸收来呈现困难比较大,学生把课文转化为剧本的能力欠缺严重。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和情景故事慢慢模仿,一段时间后,学生心中就有了把课文转化为情景剧本的意识。课文情景演得多了,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就有了新的认识,对整个课文情境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外延,创意就更能突出课文表达的人物特点和全部的情感[3]。

而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带着学生走向远方看世界,一部分观察类的写作,如长城、故宫和趵突泉等名胜古迹,学生没有机会和条件去近距离观察,但可以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看、去想,写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播放一些在线的直播作文指导课或可以回放的作文课,让优质的资源惠及每位学生,通过名师的引导、教师的引领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让学生的想法一点一点地沉淀,久而久之,涓涓的细流就会从学生的笔下汩汩而出。无论是课文的阅读、情感的体验还是写作思绪飞扬,都需要一个跟着学和跟着做的过程,就如学习舞蹈动作一样得有一个样板。借助网络教学媒体资源,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跟着网络情景一起学、一起演,从跟着到熟练再到创新,让学习和收获变得轻松自然。

四、从联系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实践情怀

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将对课例的分析转换为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除选择一些趣味的教学元素作为情境创设的对象外,还应从生活实际入手,融合生活中的情境展开学习,鼓励学生找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到生活的切入点,利用自身熟悉的情景拓展思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合适的切入点并导入到课堂之中,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要素进行对应的分析,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增进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生活情节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哲理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主人公的做事哲理;也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再现文章中的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生活判断,并结合相关做法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在对比过程中更好地感悟自己与主人公之间的异同,从而真正地体会到课文中所要传导的精神。

第二,在生活情境对象的选择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方对比后才能将其在课堂中开展相关教学,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通过与学生探讨的方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将准备好的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思考创设情境的主题内容及方法,并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制作的方式创设对应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将自己的角色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和情怀通过表演的方式传递出来,让学生通过大量实践和创新活动来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结 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教师通过创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提升自身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还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注重情境教学过程中的样式及内容,就会忽略学生体验与情境教学之间的关系,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地在情境中实现真实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创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应注重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综合实践能力;注重通过增添趣味手段的方式让情境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到更多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猜你喜欢
所学创设课文
创设未来
非所学
非所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