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精彩表达

2020-11-25 21:20江苏省常州市兰陵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9期

江苏省常州市兰陵小学 徐 佳

一、融合现代技术,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字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充分地融合学生生活,努力把每一次习作的“任务”变成有趣的习作“体验”。

在《设立一个新节日》的写作中,教材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这是一篇写与节日有关的想象作文,是按自己的心愿设立的节日,不是写现实中的节日。怎样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获得更多有创意的表达呢?基于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介绍节日——创作节日——评选节日,让孩子在搜索资料中学会提取和整合信息,在交流分享作品中学会表达,在个性的文章写作中获得新的领悟。

孩子们用喜欢的工具,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拍摄、记录生活中节日的真实情境,结合照片、小视频等介绍一些国外的节日。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用镜头去捕捉。在“平台式”的介绍中,学生对节日的分享丰满而立体,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体验。孩子们发现:所有节日的设立,并不是代表一个人,而是寄托着一个群体的爱好、心愿等等,有时还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学生自主写下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名称,并用关键词阐述理由,接着展开想象,写一段设想中的节日场景。

写景状物类文章《秋天的树叶》,要求孩子们写秋天的树叶,写时注意颜色、形状等。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小视频带领学生走进一个优美的情境,欣赏美丽的树叶,欣赏例文,鼓励学生从例文中获得习作的必备要素,从而使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可是学生往往在写时会仅仅关注树叶的外在,怎么化解这个难点呢,我们通过“寻找树叶制作名片”“分享树叶评价名片”“品悟树叶中的情感”“创作树叶美文”“评选最美树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用工具(形色软件)了解树叶,做树叶名片,在QQ 空间分享名片,对同伴的“树叶名片”作品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大拇指等方式进行欣赏与评价,选出优秀的图文作品,推荐到班级,参与集体的点评。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写好树叶,除了可以写颜色、形状,也可以补充相关的歌谣、传说、风俗、寓意等等,若能关注树叶中的情感或者文化,写下的树叶更是会独一无二。于是,在体会到看似普普通通的树叶里居然有着丰富的韵味后,孩子们会对自己的第一次作品有新的体会,从而为重新修改设计树叶名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点赞发表评论,推选优秀作品全班分享。

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给予了作文源源不断的活水。写《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习作,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课前孩子们可以记录拍摄班级小能人的照片和视频,通过QQ 群分享。课中由学生进行20 秒陈述PK 大赛,通过演说、展示,来推荐自己眼中的小能人,进一步认识“能”,为后续写作过程中彰显人物的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聚焦一个特写镜头,如“魔方小达人”,播放短视频,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学生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加以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来丰满人物形象。最后,教师通过拓展名家名作中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细品怎样才能写好典型事例。

在这样一系列的习作实践中,我们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变,从写作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辅助者。写作内容,我们鼓励孩子自由选择;写作方式,我们激发孩子形式自定;评价方式,我们努力实现师生共参与,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点赞或者在QQ 群中进行群投票等。这样的习作过程巧妙地融入现代技术,让学生喜爱,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关注单元整体,提升习作品质

部编版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与单元目标、单元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每册书的八个主题单元可以被看作是写作能力进阶的八个关键要素,呈现了写作能力发展的八个台阶,构成了小学写作教学的课程骨架,那么,以单元整体来推进的习作教学该怎样有效落实并提升品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既要紧扣教材中的作文要求,整合人的发展、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又要融合学生的生活和校园文化特色,并以数字化作为一定的辅助支撑,促进学生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表达。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在这个单元中,编者安排了两篇风格不同的文章,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个习作训练。关注单元整体不难发现,两篇精读课文都指向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可以运用怎样的方式围绕中心写好一个主题,并且要把重要的事例清楚、丰满、鲜活有趣地写出来,打动人心。在深入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作为写作事例,写作时可以尝试哪些不同的结构,在具体描写事例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和适时的环境描写,衬托自己的心情,从而让学生对写作有更高阶的认识。通过单元的习作教学后,学生从易到难,学习围绕具体的题目进行选材的方法,再通过对自己生活中收集的素材的回顾,再现情境,就能统整素材,选择合适的角度,进一步领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

再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内容《生活万花筒》,结合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教师可以进行向读学写的指导,勾连学生的生活事件确定习作主题,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秀秀学习和家庭生活;读课文学方法,通过学习《麻雀》了解写清一件事情的要素,学习《爬天都峰》知晓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某个重要场景,尝试搭建事情的框架有条理地写作,将印象深刻的部分说清楚;通过学习后面的两篇习作例文,学会将生活中的素材写生动、写具体。在融入大单元概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主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推进指导,以期真正做到让习作不仅仅基于教材,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教学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是引发真实探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教学,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开展单元教学的研究,教师从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尝试打通生活、教材、习作、阅读,用“统整融合”的思维,形成一个习作“组合”,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从而提升习作品质。

三、延伸课外生活,拓宽习作范围

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达成课程标准中习作的要求,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内心世界,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养成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让这些小素材成为习作的小积件,在积累生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写作的兴趣,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成为一名自媒体时代的负责任的小小发布者,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素养。

生活中可供写作和分享的工具有很多,晓黑板APP、微信朋友圈、美篇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常态表达的习惯,用游戏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从数量和质量等角度来关注评价学生表达的兴趣、质量、价值观等。例如,在“晓黑板APP”中,可以设置“办活动”和“打卡”等内容,激励学生及时记录生活,进行多元的表达,同时在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留心身边小事,知晓国家大事,将习作的视野延伸至多彩的生活。我们要在“小”和“精”的基础上,更好地思考怎样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得法、用法,用多元的方式呈现个性化的语言。随着不断转变的理念,我们逐步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将习作作为一个系列有机展开阶段性的学习活动,努力实现一课一得。

总之,我们的作文学习在变化:学习写作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内容,而是更为丰富多元,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学生会爱上这个过程;学习写作不再是完成一次作业,而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体验,把学习、生活、创作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会有更多创造;学习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写作能力,还有阅读、表达、审美、人文的熏陶……这一切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学生能使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同时,适当改变习作的方式,给予学生更丰富的评价和鼓励,带学生走出枯燥的作文课堂,看看多彩的世界,吸取活力与欢乐,那才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我们增强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最终乐于表达、学会表达、精彩表达!